文化揽胜 > 吕梁交城县发现铜炉寺摩崖造像 开凿于唐代初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吕梁交城县发现铜炉寺摩崖造像 开凿于唐代初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发布日期:2024-12-12 10:29 20761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日前,山西晚报记者从吕梁市交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了解到,在该县天宁镇窑底村新发现一处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石窟寺,根据石窟寺的保存现状、造像风格、碑刻记载,初步推断该石窟寺的凿刻年代应为唐代初期。


  天宁镇窑底村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经过当地村民指引,普查队员来到了一处看起来有些破落的“院子”内。普查队长张学斌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从外形上看,这里像一处坍塌的古庙,但是走进院内,藏在杨树背后的崖壁上却布满了佛龛,龛内造像虽有风化迹象,但造型精美,令人惊喜。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队员们发现这是一座结构完整、布局清晰的寺院,有山门、庭院、正殿及摩崖造像,是“最标准”的石窟寺。最终,发现该遗址上现存覆盆式柱础石2个,保存完整,础底方形。碑座2座,方形底座。崖面佛龛共17龛,为佛教造像,共39身,主要题材为佛、弟子与菩萨。


  在院落内,还散落着几块残破的石碑,其中一通石碑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刻凿,名为《三村修铜炉寺记》,普查队员仔细研读碑文时,发现了重要信息。据碑文记载,该寺名为“铜炉寺”,是唐代时期所创建,所以根据石窟造像风格推断,摩崖造像也开凿于唐代。清代时期,该寺所在区域名为“铸铜沟”,相传是昔日“开炉鼓铸”之地而得名。“后陵谷变迁,山水暴涨,此寺遂湮没无称”,清嘉庆十五、十六年间被发现,后当地民众筹资重建该寺院。虽说寺庙建筑早已坍塌损毁,但基址尚存,寺院布局依旧清晰可辨。


  在交城县,还有国保单位竖石佛摩崖造像、县保单位马庄石佛寺,两处文化遗产与“铜炉寺”摩崖造像相距很近,且造像风格相似,因此初步判定这三处文化遗址与石窟寺的发展有着重要渊源。据普查队员和文博专家推测,这些石窟都与北魏至唐时期佛教在吕梁、乃至太原地区的传播有关。铜炉寺的发现,对研究吕梁地区、太原地区石窟寺发展以及石佛造像艺术演变、宗教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字:孙轶琼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