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山清水秀四十里沟

山清水秀四十里沟

发布日期:2019-10-16 16:25 6144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123.jpg



  从原平出发,过滹沱河大桥,沿白停线向东北方向一路走到苏龙口镇向南拐进去,就是河东的四十里沟。四十里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最近去了趟传说了几十年的木图村,于是特别想说说四十里沟。


  苏龙口是沟口,也是出入四十里沟的必经之地。从古到今,该地经济繁荣,因为是镇政府所在地,供销社、粮站、医院、邮电所、信用社等都在这里,如今,商店、饭店、美容美发店、农机修理店一应俱全。上世纪90年代,苏龙口镇中学的升学率居高不下,闻名原平全市,各地学子慕名而来。前段日子,苏龙口镇中毕业生冯林的一部《黄土崖下的回忆》,在许多苏龙口镇人的心里又荡起了层层涟漪。原来的乡级行政区划,沟里只有苏龙口、郭家庄、下长乐三个村属于苏龙口公社,里面的村子都隶属白石公社,后来乡镇合并,都属苏龙口镇。


  这是官方建制,对老百姓生活没有丝毫影响,沟里人世代通婚联姻,攀扯起来就是亲戚,还有个说法,人不亲还土亲呢,沟里人老实厚道,善良热情,所以,四十里沟的说起来都是亲戚。有一次在刘家庄饭店吃饭,与邻桌攀谈,说起我是这村的外甥,马上就攀起亲来,不是姥爷就是舅舅。谁说人情淡了,四十里沟的人亲着哩。


  四十里沟村庄密集,隔三五里就有一个村,苏龙口、郭家庄、下长乐、上长乐、永乐、刘家庄、土沟、白石,都在路旁。有的村在河的两岸,像郭家庄和西梁。沿路沟沟岔岔也多,后沟、章腔、令狐、辛庄、野庄、木图、贾庄、西峪、新庄、半沟,都在不同的沟岔里。四十里沟按现在的统计有19 个村,可见村庄的稠密。过去人口鼎盛时,沟里红火着呢,光下长乐就有1600 多人。


  十里乡俗不一般,四十里乡音各是各的调。苏龙口靠近代县,口音多少有点代县味儿。与之相隔几里的下长乐、郭家庄则又是一个韵味,既没有代县音,也不是白石味,但当地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来。再往里走,说话的语调有些变化,升调运用较多,后劲平滑,打开调儿说话,高亢嘹亮,听起来亲切。东南边缘的木图,地处原平、代县、五台三县交界处,明显有五台口音。而新庄、半沟虽然靠近同川,可与湿地坪、拴马坡的口音明显不同,还是白石味。


  四十里沟的村名颇有趣,又不同凡响。郭家庄不是姓郭,姓樊的多,刘家庄又以张姓为主。长乐,取长安久乐之名。令狐,由东晋时名门望族令狐氏开土立村。木图,一种军事战略仿真活动地图。章腔,音乐曲调的高雅表达。白石,传说是为纪念保护村民生命财产的三块白石而得名。说起白石,还有个故事。两个崞县人偶遇,说去吃糕,一个去撇石,一个去白石,结果坐到一桌,原来是习惯叫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十里沟盛产小杂粮,小米尤为吃香,所有卖小米的都说是白石的,白石小米成为品牌,享誉全国。优质品种播种在东山适宜的环境中,如虎添翼。那粥熬得黄澄澄、香喷喷,原平人每天不喝三顿也得喝两顿。黍也和其他地方的品质不一样,做出来的糕筋道有味。想想那场面,香喷喷的鲜炸糕,不用筷子,一手一个,左右开弓,那才叫过瘾。


  在我的记忆里,西峪的宾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为什么? 因为除了几种时令水果外,只能吃到宾果。我奶奶在西峪,从农历八月十五开始,父亲就断断续续给我们带些回来,那果香沁人心脾,难以忘怀。宾果装书包里书香,放衣柜里衣裳香,有宾果闻的日子也是香甜的。随着苹果等水果的涌入,如今的宾果已是稀罕物了,但只要碰上,一定买些,那味道太诱人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四十里沟靠的是长乐河。长乐河,以村名命名。发源地老师山,在西峪、白石、长乐、苏龙口等地常年有地表水和潜流汇入成河,经四十里沟由匙村入滹沱河。过去人们的生活用水、灌溉农田都靠长乐河,早上,男人们到河里担水。夏天,女人们在河边洗衣,“ 咚咚”的捶敲声远远就能听到。冬天,娃娃们在冰上玩,天不黑不回家。雨季时,长乐河也有凶猛的一面,暴雨过后,平日里清澈见底温顺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洪水里夹杂着树枝、木料等,偶尔还有猪羊。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记忆,开矿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泊消失,河水几乎断流,人们吃深井自来水。


  有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四十里沟的路通得较早。以前白停线通到白石,其余村是乡村路,比较窄。去年下长乐被定为原平古村落之一,辛庄、野庄、木图原生态保存完好,环境优美,成为旅游开发区。一条旅游路,从五峰山经白石通到木图村,四十里沟百姓有福享了。


  说起旅游,四十里沟可游的地方真不少。石窑、石墙、石门、石坡几乎村村都有,现存的很多。许多保存完好,一直在使用,可见其设计合理,构造坚固。还有下长乐历史悠久的七星古槐和长乐寺;辛庄和野庄间的柏林山和龙岩寺;野庄附近气势磅礴的高欢石栈道和迷人的高山草甸;木图的摩崖造像和优质矿泉水等等。


  四十里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走遍万水千山,还是四十里沟的饭最香、景最美、人最亲。(刘书华)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