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赵宅
大同赵宅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讲述着民国初年权力、财富与审美的复杂交织。这座占地近一千平方米的宅院,既非纯粹的传统官邸,亦非完全的西式洋楼,而是以“中西混血”之风,凝固了一个新旧碰撞的时代切片。《相遇大同》上期讲述了赵宅选址大同的历史背景与战略选择,这期我们再次走进赵宅,解密这座宅邸深藏的建筑密码。
赵宅严格遵循北方官宅的等级秩序。二进四合院以中轴线对称铺陈,正房高踞台基之上,厢房左右拱卫,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房屋形式为传统建筑中歇山顶的尊贵形制。若说院落格局是赵宅的“骨骼”,其装饰细节则体现出文化杂糅性。正厅槛窗镶嵌红黄蓝三色玻璃,这种维多利亚时期流行的“教堂美学”,却是新贵眼中的“摩登符号”。二进院口的四根穿廊廊柱罗马柱式的建筑风格在云冈石窟中也有体现,檐下装饰的葡萄缠枝纹石膏线,既非中式万字纹,亦非纯欧式卷草纹,而是工匠对西洋图样的模糊模仿。令人称奇的是,宅内地面铺砌的瓷砖非常珍贵并且被罩在一个灯箱内,这些地砖当年是从比利时海运而来,与民国时期北京段祺瑞总理府、南京总统府及长春伪满皇宫的地面材质相同,据考证均源自同一批海外采购的货物。这就是我们上期文章中所论述到的赵承绶家族通过控制晋北资源,积累巨额财富,而大同发达的商贸网络为其获取进口建材——比利时瓷砖提供了可能。
赵宅中的建筑也成为权利的展演场。正厅面阔五间同时能宴请30多人,这样的会客空间实为笼络士绅、密谈军务的舞台。北门耳房有一个用玻璃罩着的地道曾被改造为红酒窖,当我们推开玻璃罩扶着楼梯下深几米时,便看到了好几排的酒架子,这个酒窖之前还作为赵承绶的地下军事指挥所,地道的上半部,还有通风孔与院落连通。了解了地道的秘密后我们又迈步走进一个长廊,这个长廊着实有趣,以微缩的形式展示老大同城的半壁景象,复原了当时四牌楼的场景。“广丰茶庄”“稻米店”“丹桂堂”等各种老字号商铺琳琅满目,尽收眼底。
歇山顶的建筑、比利时的瓷砖、神秘的地道酒窖……赵宅建筑中的中西之风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时空错位的戏剧性,恰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生动隐喻。站在赵宅大院之中,仰望时光在榫卯间流淌的印记,那一刻,我们恍然间读懂了真正的建筑艺术藏着岁月也无法磨灭的文化基因、文明密码,等待更多的来访者前往来寻美探微。
图片:王东蕾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