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古老的凭牛山

古老的凭牛山

发布日期:2019-10-21 10:30 6293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山.jpg

山2.jpg


  前些日子,《原平故事》编辑部组织特约作者外出采风,临行前有人在微信群里问此行目的地是哪,答曰凭牛山,众人愕然,大都不知道凭牛山在哪里。于是,组织者认为这次活动太有必要了。


  现如今的原平人,没人不知道天涯山的,但知道凭牛山的却少之又少。其实,凭牛山就在原平市滹沱河东的中阳乡境内,与天涯山相隔不远,同属五台山系的余脉,曾在明代以历史文化景观甚多而显赫一时。


  明朝夏县人、曾担任崞县教谕的张凤池有诗《凭牛山》:


  凭牛山下锁氤氲,瑞气时干北斗文。

  梵磬引风空外转,昙花凝雨静中分。

  危峰倒映常流涧,密树斜飞不断云。

  日暮懒将归骑挽,衔杯犹自对馀曛。


  张凤池的同事、时任崞县训导的威远卫人郭世禄,也步其原韵写道:


  山头郁郁起氤氲,山下时翻锦绣文。

  松老天风巢白鹤,楼高霁日锁红云。

  悬泉一派花香满,峭壁千重木叶分。

  今古乾坤公辈在,野人惟此爱残曛。


  而明代从崞县走出去的高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李楠也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凭牛山》:


  三十年前数往来,清湍茂草景幽哉。

  而今霜鬓星星白,犹梦看山坐藓苔。


  古人留下如此美妙的诗行,今人却全然不知,是不是憾事一件?7月14日,凭牛山探索之旅终于成行,三辆车逶迤进入上神头村。把车停在村委会前,一行人步行进山。山坡边,枣树、杏树、杨树各自成林,枣叶在阳光下泛着亮光。杏树上的果实熟了,红的、黄的煞是好看,熟透了的掉下来落了一地。杨树林最是茂密,遮天蔽日。一股溪水在林中流淌,不时发出哗哗的水声。


  从高大的杨树林空隙中仰望大山,山上皆是草绿的颜色,那山的皱褶极有特色,一道一道像是按比例划分出来的,十分鲜明。就在这座山的山脚下,现存着古时广禅侯寺(亦称凭牛寺)遗址,虽古老的殿堂已成碎瓦,但乡民们又在原址上建起了新的庙宇,有大殿一座、寮房数间,山门上高悬新制的铜匾,上面有繁体的寺名。只是,看不见那一对古老石幢的踪影,想必是让人收藏起来了。山门口有新旧碑石数通,旧碑散发着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但碑文内容却似乎不如那两个石幢令人兴趣盎然。


  那两通石幢曾被冷落在凭牛寺旧址,其一高一矮、一白一青,均呈八面体形制,字为阴刻楷书,是广禅侯寺的遗物。白色石质的高约96 厘米,每面宽约23 厘米,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立石,斑驳处如创,中间已经断裂。青色石质的高约53 厘米,每面宽约25 厘米,为元统三年(1335 年) 立石。此幢文字记述较为简略,正文约100多字,记有“ 广禅侯者,牛王之宗也,乃滹水之东五台山之郡凭牛神之景,巍巍其世,荡荡而矣……”明洪武十五年比元统三年虽晚了47 年,但却详尽地记载了有关宋真宗赵恒的一件轶事:“广禅侯者,俗呼牛王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秋八月,驾谒亳州大清宫,至一山名孤山店,其夜御驾宿于此处,时众马皆不能走。帝曰异哉,遂问土居之民此处有何神庙,居民答曰此山名孤山店,有神曰通圣郎君,祭之者无不应也。帝曰:郎君神之乃无禄之神。为是帝封为广禅侯,当下一行御马如故……”上述记载时间、地点、事由、结果都交待清楚,似为真事,后面的“ 显化为崞阳滹水之东新张之境凭牛神之地”一大段却颇具神异色彩。仔细阅读,知“ 新张”即为今日之“ 辛章”,而幢文中记述“ 四周山色向有清泉之处”与实际相符,至今凭牛寺前仍有山泉清水不断涌流,哗哗作响。


  新建的山门外,荒草萋萋,草丛中丢着一块残碑,仔细辨认碑文,似乎为明朝旧物,上面有“礼部恩荣官、前儒士李杞”等字样,多少能看出点名堂,更多的信息已失。


  虽然在凭牛山下很难找到广禅侯寺的旧迹,但阅读旧碑刻也是一种乐趣。读完碑文,在淙淙流淌的溪流边坐下来,谈天说地,自是一番乐趣。你若精力充沛,尽可以从凭牛寺旁边,攀上凭牛山的高处去望远,不仅可以看到近处的上神头和下神头,还可以远眺滹沱长河两岸的景致。这时,你会体验到在家乡原平神游的非凡感觉,比起那种排长队买票只能看个后脑勺的外出旅游,自然好过百倍。


  家乡大地上,好的景致自古就不缺乏,缺的只是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只要热爱,美随处可见。古人张凤池、郭世禄和李楠,就是我们的榜样!(杨晋生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