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村落宛如岁月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村史馆,又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了它的光阴变迁,承载着留住乡愁记忆的使命。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守住历史根脉,留住乡愁记忆,云冈区深挖乡村文化内涵,积极筹措资金,高山镇乡愁记忆馆、黑流水村乡村记忆馆、东韩岭村乡愁记忆馆等一大批记忆馆被陆续建成使用,成为全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营造文明乡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目前,云冈区已建成村史馆7个,谢店村史馆正在规划建设中。
一份古镇的时光档案
在云冈区高山镇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座以青灰色仿古城门为标志的建筑静静矗立,这座由高山镇党委、政府打造的乡愁记忆馆,为处于采煤沉陷区而搬迁的26个村、1.4万村民构筑起跨越时空的精神故乡。
展馆以“历史溯源、留住乡愁、今日高山、发展前景”4大主题展开叙事。万年前的古石器、斑驳的明清古城砖,北魏焦山行宫、辽代萧太后摄政的图文史料以及今日高山的现实影像,串联起这里从上古石器文明到现代乡村振兴的历史长卷。最引人注目的是搬迁村民收集捐赠的近百件老物件:残留着土屑的步犁、玻璃罩已熏黑的煤油灯、造型精美的清代官帽盒、走时仍然精准的古钟表等等,共同拼贴出消逝的传统农耕生活图景。展厅特设的“方言风俗墙”展示着高山地区的方言词汇和庙会等传统节日习俗,让乡音乡俗得以永续传承。
同时,记忆馆内不仅陈列着26个搬迁村的集体记忆,更通过有机杂粮展销区、五大产业影像墙等板块,展示着高山镇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开馆以来,已吸引接待团体72批、村民近万人次,成为青少年了解本土文化、搬迁群众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
一本历史悠久的旧账册
在西韩岭乡南村,有这样一座乡村记忆馆,它占地约500平方米,共分为老账本新征程、风土民俗、任重道远3个区域,详细记录了南村的发展与历史沿革。
其中,老账本新征程区域占据了村史馆近二分之一的面积,是该记忆馆中最为核心、最独特之处,这里详细收藏了南村1953年~2013年的账务记录,是南村历史沿革的重要载体。
“这些账目往来的一般留存时限为10年,能保存这么久实属难得。”看着这些保存完好的账本账册,该村村主任满怀自豪地表示,这座记忆馆突出了南村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村子的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变迁、乡土特产等,让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感叹不已。
一张40年前的火车票
鸦儿崖乡黑流水村乡村记忆馆坐落于王村西站旧址,走进记忆馆,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火车售票厅印入眼前,当踏入此处时,时光仿若倒流回那个充满质朴与情怀的年代。
虽然现在售票窗口已经陈旧,木质的框架也已斑驳,却依然能让人回想起曾经人们排队购票的热闹场景。如今,这里只剩下了安静和庄重,那些遗留下来的座椅,默默见证着曾经的喧嚣与忙碌。那小小的售票窗口,却如同一个神奇的通道,连接着远方的梦想与期待。从硬纸板材质到现在的淡蓝色铺底的“磁介质”车票,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旅程记忆。票面上的站点名称、发车时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出发与归来的故事。
而在记忆馆的一角,一台老式电话机静静伫立,在上世纪70年代,这是唯一快捷的通讯方式。巨大的机械打字机,沉重的算盘,它们也曾是售票员们的得力助手。看着这些老物件,仿佛能看到当年售票员们专注而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双手为旅客们开启了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旅程。
一篇村庄发展的回忆录
在西韩岭乡北村,有这样一座乡村记忆馆,虽然看似规模不大,里面却铭刻着村子的发展历程,蕴藏着跨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盛世修行,铭记历史,史载馆落,感恩前行。”走进这座记忆馆,一段前言文字将人仿佛带入到那个艰苦奋斗的岁月,北村也和其他村子一样,以农为本,一代代勤劳的农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几多风云,几多创造,才绘出了今天光辉灿烂的画卷。
在这里,曾经的一把把锄头、犁耙,见证了土地上挥洒的汗水。古朴的生活用品,像带着生活的余温,展现着曾经简单又温馨的日常起居。墙上的老照片,定格了一个个难忘瞬间,记录着村子一路走来的变迁与发展。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座场馆,更是北村人心中的根。
一位村里的老者告诉记者,修建这座乡村记忆馆,目的就是为了展现北村的发展历程、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更多的村民能够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段农耕文明的回忆
在西韩岭乡东韩岭村的乡愁记忆馆,陈列了农耕文明下的许多老农具和从民国时期开始的许多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但对于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可都是宝贝,每一件东西都能带出许多的记忆。
据了解,这座乡愁记忆馆于2019年6月开馆,馆里的老物件有的来自村民捐赠,有的来自社会收集。当你走进这座乡愁记忆馆后,就会被里面的展品所震撼,辘轳、铡刀等古老的农耕器具一应俱全,钱币、粮票、录音机等载满了历史记忆的陈年旧物也被一一展出。
一位村民指着一个标签为“花轱辘”的老物件说:“听家里的长辈讲,花轱辘车在当时是一种运输工具,牛马拉庄稼、肥料都得用它。每当看着这些‘老玩意儿’,好像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儿时一样。”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