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学校部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协调下,一支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书画协会、壁画文化研习社、丝路文化研习社、素痕折纸协会等社团骨干组成的“韵书画壁 古韵丝程”实践队,于近日深入山西历史文化腹地,以文物为媒、以实践为笔,开启了一场关于东方美学与民族精神的青春寻根之旅。
省博探源 触摸文明根脉
6月20日,实践队首站走进山西博物院。在“文明摇篮”展厅,队员们凝视斑驳的石器与厚重的青铜器,仿佛听见了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初生的足音。“民族熔炉”展厅中,北魏陶俑生动的面容述说着多民族在此交汇融合的壮阔史诗。驻足 “天下晋商”展厅,万里茶道的地图勾勒出晋商穿越草原大漠的豪迈气魄。队员陆煜祺心潮澎湃地说:“我们不仅是五千年文明的寻根者,更要做灿烂薪火的传续人。每一件展品都在心底种下了一颗传承的种子。”
壁画朝圣 聆听千年脉动
6月21日,实践队踏入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朝圣。娄叡墓壁画中恢弘的仪仗队列,再现了北齐贵族的赫赫威仪;徐显秀墓壁画上细腻的宴饮乐舞,让千年前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队员们屏息凝神,触摸那个时代的温度。队员张馨鋆深有感触地表示:“壁画不仅是墙壁上的图画,更是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守护这份风华,是我们的责任。”
当晚,队员们以笔摹心,开展了徐显秀墓壁画摹画活动。在色彩与线条的复现中,队员谢琳掂量着“传承的分量”。
非遗焕新 匠心活态传承
21日下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内流光溢彩。平遥推光漆器的温润光泽、广灵剪纸的精妙绝伦……述说着匠人的坚守。在非遗传承人樊清平的指导下,队员们体验了大漆书签制作的神奇。队员田铭翔更是将书法融入漆艺中,在亲手制作的漆扇上挥毫,让两种古老的艺术交相辉映。面塑传承人赵翠莲则带领大家,将平凡的面团幻化为“绽放的玫瑰”。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为持续的文化传承架设了桥梁。田铭翔手持漆扇感叹道:“非遗绝非橱窗标本,而是可触摸、可创造的活态艺术。我会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太原之行落幕,实践队步履不停。他们即将奔赴大同,在石窟造像与千年壁画间溯源华夏文明根脉,探索“游—学—研—传”贯通一体的美育传承新路径,以青春热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文字:郭丽菲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