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历史五千年,飞檐斗拱五百年。大同凤临阁不仅是一座承载500多年传奇的酒楼,更是一座融合南北建筑精华的“活态博物馆”。其建筑之美,凝聚了传统匠艺的极致追求与大同文化复兴的雄心。这一期,我们就来讲讲这座耗资亿元、历时10年雕琢的仿古建筑群。
走进今日的凤临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外观下,内部设计更是曲折回转、移步异景。建筑中融合了北方的雄浑与浙江、江西、云南等地古建筑的细腻,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错落有致,木雕、砖雕、彩绘、竹画、铜雕、石雕等工艺随处可见,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凤临阁内部装饰设计有“五绝”,这“五绝”分别是木雕、砖雕、石雕、琉璃和铜艺。我们曾写过18幅“游龙戏凤”的全本故事,它就是用紫檀梁枋木刻而成,凤姐拒帝王的场景定格于廊柱,衣袂褶皱纤毫毕现,这是木雕中的一绝。而楼内的其他廊柱也采用紫檀、楠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砖雕是指凤临阁老店的店门复原了明代传统的砖腿垂花门,二门影壁历经百年风霜,缠枝莲纹清晰可见。中心天井处安放着目前中国最大的玉玺,重达1000公斤,由青田玉精制而成,龙钮螭纹象征皇权与传奇的永恒封印,这是石雕。而凤临阁主楼南侧曾有一座气度雍容、光彩照人的大型琉璃凤壁,4只彩凤栩栩如生,凤壁背面镌128字《凤壁铭》,基座15种飞禽环绕,演绎“百鸟朝凤”的恢宏盛景,现已迁至北魏文化园中。铜艺则是斥巨资并以传统手艺打造的全铜卫生间,除了全铜打造之外卫生间还镶嵌天然宝石,是大同铜器非遗传承的匠心之作。
凤临阁内非遗集结,匠心传承。为了复原明代砖腿垂花门,团队曾跋涉8个月,终在晋南古村高价购回残件,由故宫修葺匠人拼补如初。而“凤厅”竹画是出自故宫修复大师之手,楼内的微缩景观由我市3位匠人耗时3年雕琢而成,可谓汇集了全国传统工艺大师,如潮州木雕匠人、云南彩绘师,使建筑成为“非遗活态传承基地”。
传奇鲜活,楼宇不朽。凤临阁的每一道砖缝都封存着匠人的掌温,每片飞檐都凝结着南北智慧。从明代“久盛楼”到今日文化地标,凤临阁的梁柱间始终流淌着同一种血脉——那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美的执着,对匠心的坚守,对古都大同文脉的延续。
文字:王东蕾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