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腰鼓
凤城镇龙泉村腰鼓队参加文水县2019年金源杯鼓舞文水锣鼓大赛
技融鼓舞艺从精,
绸带翻飞气势行。
征战助威添胆量,
丰收节庆伴芦笙。
双龙摆尾如雷响,
马步缠腰似虎鸣。
澎湃黄河酣畅处,
天壶腾越有回声。
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用于击鼓报警助威、传递讯息、庆祝胜利。随着岁月流逝,腰鼓逐渐成为一种增添节日气氛的娱乐活动。
龙泉腰鼓是流传在文水县龙泉村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文水人民的一腔热血,是文水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龙泉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文水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龙泉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文字:梁大智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