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战火与重生:大同关帝庙的层叠年轮

战火与重生:大同关帝庙的层叠年轮

发布日期:2025-07-25 10:47 2742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从三国武将到“万能之神”,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是边关尚武精神的化身,“北方锁钥”“九边重镇”,大同独特的军镇地位映射出民众对和平安定的祈求,关帝庙便在此地兴盛。《相遇·大同》这一期走进被本地人亲切称为“大庙”的建筑群——大同关帝庙,解读中国北方关公信仰与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大同城内曾有关帝庙16座,而鼓楼东街这座“大庙”规模最巨、历史最久,自元泰定年间便受敕封而立,成为大同这座城市的精神堡垒。作为大同市区内唯一的元代木构遗存,其历史纵跨近700年,融合了军事、宗教、民俗多重文化基因,是北方关公信仰的活态见证。据清志记载,关帝庙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均有修缮,曾有修缮碑记,康熙、乾隆年间也曾多次修葺,奠定其今日中轴格局。


  步入关帝庙我们看到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宏大,整体布局完整,沿着中轴线依次有牌坊、山门、过殿、主殿等。山门对面的庙前广场曾有一座六柱五口三面戏台,这是大同最早的元代戏台,可惜却在1959年被毁。而现在的这座戏台名叫“演真楼”,原为代王府九龙壁对面皇城街上酬龙祈雨献戏的舞台,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复原其关帝庙的历史原貌,2008年遂将这座戏台搬迁至庙前广场。这座清代戏台宽敞高大、雕梁画栋,古朴雅致、颇为精美。每逢五月十三关帝诞辰及其他重要日子,戏台之上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戏台之下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大同老百姓在此酬神献戏,“雨节求霖”的祈愿与“忠义仁勇”的教化熔铸于舞台之上,成为生动的信仰现场。


  20世纪30年代,关帝庙曾做过私塾,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兴亚协进会”强占;20世纪40年代,是国民党“大同特警队”驻地,配房改为牢房,曾关押过无辜百姓、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20世纪50年代,改为马王庙小学分校。关帝庙曾先后遭到人为破坏,门前元代戏台于1959年被拆除;庙前明代铁狮子1958年被炼为铁水;清代石拱桥、泮池等遭填埋,雄伟壮观的关帝庙只剩下一座残败不堪的主殿。2009年,大同启动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关帝庙主殿落架大修,加固元代木构,由古刹、广场、古戏台三部分组成,占地总为1.2万平方米,关帝庙迎来新生……


  从元代肇建溯源的木构遗存到清代好戏连台的热闹庙会,再到日军铁蹄下的阴森牢房,大同关帝庙的每一块砖木都是多重历史时空的叠压体。今日戏台上的锣鼓声与“诞辰祭典”等民俗活动,正以活态传承的方式,续写着这座“大庙”的文化图腾。                  



文字:王东蕾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