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岁兴水库
柏色村的同心树
柏色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战英雄碑
缅怀先烈
忻崞支队驻地牌
勤劳的村民
忻崞支队驻地遗址
三交镇地处忻府区西南部,东与合索镇相连,南与庄磨镇、阳曲县西凌井乡接壤,西与静乐县娑婆乡毗邻,北接奇村镇。20世纪初,三交镇是西路商运的必经之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经十分繁华,仅镇上的大商号就有10余家,还有20多座磨坊专门从事莜面加工,成品行销太原、忻县等地。后来随着走西口的结束,加之同蒲铁路开通,三交镇的地理优势不再明显。
三交镇境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牧马河属海河流域,从东向西流经牛尾庄、宋家庄、小塔习、峪口、高崖底、三交、东岁兴、西岁兴等村。位于三交镇西岁兴村南的西岁兴水库始建于1975年,是兼具防洪、灌溉和工业供水功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对缓解忻定盆地水资源紧缺有重要作用。
人文三交
三交镇里沟村有人曾任清代安营参将,名为宁鸿章,宁家历史上出过都尉3人、将军2人。
1905年,三交镇车道坡村的王建屏加入同盟会。1911年,他与阎锡山、赵戴文、黄国梁等人筹划太原起义,随后参与忻代宁公团,任晋北安抚使、萨拉齐县知事、《晋阳日报》经理兼主笔,后潜身佛门,是山西省佛教协会创始人之一。
1911年,三交镇牛尾庄村的曹步章在保定军校念书时加入同盟会,后任忻州新军训练长。
三交镇南陀罗沟村的王在中,曾任晋绥边区参议员。解放战争时期,他主动将田地、房屋等家产捐给农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忻县副县长,其子也都从事抗日工作。
牧云山,三交镇田家堰村人,在参加革命期间多次遇险,幸好有家乡人民的救助得以转危为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此外,曾任蒲阁寨村村支书的侯有根、民兵中队长巩新维,分别是受晋绥边区和陕甘宁边区表彰的战斗英雄;下柏色村的抗日战士梁黄海被称为“盘肠英雄”等等。
红色三交
1937年11月2日忻口战役结束后,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在王震旅长率领下来到西忻县(日军占领忻县后,以北同蒲铁路线为界,以西的为西忻县),717团1营驻三交镇观里村,2营驻三交镇官庄村、上寺村、田家堰村,开展抗日宣传,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干部张芝俊了解到,村民苏吉升出身贫苦,又有文化,他积极要求进步,便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了忻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官庄村党支部,苏吉升任支部书记。官庄村成为忻县最早的红色革命村庄,不少村民积极参军,后来有很多人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村内的烈士阁内,供后人缅怀。
1938年1月31日,日军从太原、忻县城调集3000余人,向忻县西部山区进攻。王震指挥717团在三交设伏,狙击日军,歼敌2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后,日寇调集重兵,先后在宋家庄、中村岭(忻县与静乐县交界处)、三交南梁、蒲阁寨等地修筑了碉堡。蒲阁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早在北宋时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最早的村址位于村西,后来由于地震毁坏,迁于现址。从蒲阁寨东行5里路,就是寨底村,当时称“出马寨”,沿河而下至米家寨,当时称“息马寨”。从元、明、清一直到民国,蒲阁寨就是静乐东北和宁武东南通往忻州的必经之地,村中有饭铺、骡马店铺等,十分热闹。日军为了控制这条重要交通线,便在蒲阁寨村后制高点建了碉堡。为了把蒲阁寨的敌人挤出去,1942年12月,周围5个村子共1300余村民大搬家,迁入解放区,让日伪军处在一个荒无人烟之地,砍柴、挑水,事事都要亲自动手,加上民兵的不断袭击,日伪军的活动圈子越缩越小,最后只能在碉堡周围活动,民兵们日夜轮番围困,让碉堡变成了“死堡”,敌人完全陷入了绝境,最终于1944年4月11日仓皇撤离。这就是著名的“蒲阁寨围困战”。
1944年6月12日,三交据点的敌人向静乐方向出动,忻崞支队在队长李力的率领下,提前设伏于峪口村村外,当日军中队长龟川等进入娄子沟伏击圈时,正值午时,大雨倾盆,河水猛涨,忻崞支队突然发动袭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无路可逃,龟川等40多名日军,除翻译逃跑外,其余全部毙命。娄子沟战斗的胜利鼓舞了我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决心,也创造了忻县游击队歼灭日军数量的最高纪录。
解放战争时,蒲阁寨村出了两名烈士。1948年1月,村民谢巧英在石家庄村参加土改工作时病逝,年仅20岁。1948年5月,村民谢冰在金村被敌人包围,他从上午7时战斗到下午2时,最后被敌人放火烧死在一楼阁内,年仅36岁。后来,这两人分别被授予烈士称号。
抗美援朝期间,南岭村人孙克保护战机安全时牺牲,被中央军委追认为革命烈士;阳坡村郭三多次击落美机,回国后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转型三交
进入新时代,三交镇党委、政府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努力建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宜居宜业新三交。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一是依托马川沟小瀑布建设忻府区的“情人谷”。每年“五一”到国庆期间,太原、忻州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尽情地欣赏这里的大好景色。二是开发马圈山。马圈山景区风景优美,松树茂密、泉水清澈,春夏秋三季山花烂漫,开发前景十分光明。三是七岭河露营热。从水马川至牛尾庄沿忻黑线公路的七岭河边,绵延20多里路,每到夏秋节假日,就会有游客在此休憩、烧烤、作画、唱歌……露营热的兴起,为平静的山村增添了乐趣,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一定收入。
在发展农业上,三交镇引进资金1500万元成立吉祥农业公司,这是一家集甜糯玉米加工、冷库储存等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公司产品除加工销售本地种植的甜糯玉米外,还在阳坡村栽种了800多亩沙棘林、100多亩核桃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三交镇引进了华电中来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三交镇的崇山峻岭间安装了近63万块光伏板,远远望去,好似给山体披上了坚硬的铠甲,现已实现全容量投产,是我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山体光伏”项目。
西部重镇三交镇,正迎来新的涅槃!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