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看乡村振兴】 浪浪山含“晋”量超高 取经路上的山西格外美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看乡村振兴】 浪浪山含“晋”量超高 取经路上的山西格外美

发布日期:2025-08-26 10:14 7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当前,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正在热映。影片以动画形式展现数千年传统文化,浪浪山小妖怪取经路上的风景都能在山西找到。网友恍然大悟,浪浪山的山竟是山西的山,晋祠水镜台、五台县佛光寺、太行大峡谷……都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的美景。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跟着小妖怪们,一起感受山西的魅力,看表里山河风光如画、古建瑰丽。


晋祠水镜台 取经路上频繁出镜


  电影中,小妖怪们踏上取经路后发生的故事,让不少观众笑中带泪。这条取经路上不少的山西元素也让山西观众惊喜万分。细心的观众发现,这取经路上的风景怎么有点眼熟?电影里,不少庙宇楼阁上都有山西的影子。


  几乎每个版本的西游取经路,都少不了水镜台的出镜。这次也不例外,如同两只眼睛一样的圆圆的窗户太具标志性。


  值得一提的是,暑假期间,晋祠博物馆客流高峰不断,8月2日,游客接待量达2.47万人次,门票收入122.13万元;8月3日,游客接待量达2.58万人次,门票收入126.20万元,连续两日打破非黄金周单日接待纪录,首次实现非黄金周单日门票收入破百万元,展现出向常态化高人气发展的强劲势头。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是晋水的发源地。难老泉潺潺流水环绕,带来湿润凉意;园内120余种树木绿意盎然,遮阳降温;古建群错落有致,其厚实墙体与高大屋檐阻挡烈日,营造出大片阴凉。


  晋祠初名 “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是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现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古建筑98座、彩塑114尊、铁质文物19尊、壁画907.2平方米、楹联匾额219幅、碑碣石刻444通、馆藏文物40982件、古树名木122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29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里最值得一看的首推水镜台,“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形逃”,寓意为善恶忠奸尽人皆知。水镜台是一座明代戏台,集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殿、台、楼、阁4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


  水镜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前台立12根明柱支撑卷棚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该匾额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着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戏台前两侧地下埋有8口大水缸,为我国较早时期的扩音设备。


太行山大峡谷 避暑走廊清凉过夏


  电影中,太行山大峡谷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年6月,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发布了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其中,长治市太行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原晋祠入选 “京北燕晋·避暑走廊”路线。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可谓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绝美画卷,亿万年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使得景区内山脉纵横,主峡、支峡交错,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有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攀岩基地”“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等美誉。


  在这里,乘坐游览观光车穿过800米长的“时空隧道”直达大坝码头后,便可开启一场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探秘之旅。乘船穿梭于峡谷,两岸奇峰对峙,峡中碧水荡漾,可尽享高峡平湖中悠然前行的惬意;溯溪而上,峡谷幽深,水声潺潺,美不胜收;乘坐拐弯索道,跨越13座山梁,千峰竞秀,尽收眼底。


  在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中心把景区周边设立的商铺、摊位等优先租赁给当地村民经营。目前,该景区拥有经营摊点162处,乡村农家乐、太行民宿350余家,每日可接待游客上万人次,间接带动5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佛光寺 唐代遗存第一国宝


  当剧中的小妖怪们来到小雷音寺正殿,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光芒万丈,这佛光普照的样子引人遐想。没错,这里就是佛光寺。


  山西东倚太行,西临黄河,是全国唯一保存了从唐至清各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省份,被誉为没有围墙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一处处古建群宛如一座座文化宝藏,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


  佛光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佛光新村,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五台山西台外九大寺之一,隋唐之际名震长安。然而,唐代会昌灭法时,偌大的佛光寺变成了一片废墟。后来,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产物。


  梁思成发现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后,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这一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东大殿是寺院的主殿,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70余年建造,但规模远胜于南禅寺,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将其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千百年很远,但在山西抬头便能望见。想避暑尽享风光,想寻历史探秘古建,就来山西吧。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