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指尖流转间被赋予全新生命。近日,吕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城剪纸传承人路冬梅以独出心裁的创意,让这项古老的技艺从窗棂案头“走”上衣襟、发间,在古风雅韵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以往的剪纸多以窗花、摆件等平面形态存在,虽精致,却难以摆脱“节日装饰”的局限。路冬梅通过大胆创新,结合时下流行的古风热,将剪纸艺术巧妙地融入到头饰、耳饰、服饰、纸伞与团扇中,将一张张红纸剪成了可穿戴、可把玩的艺术品,真正让剪纸穿在身上、“活”在当下。
“剪纸是咱们交城的传统手艺,也是国家级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余年的坚守中,我一直在琢磨如何让剪纸‘活’起来,让大家能戴、能用、能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它的美。古风服饰的文化气质与剪纸韵味高度契合,二者结合既为剪纸拓展了新载体,也让传统服饰多了份手工温度。”路冬梅表示。
这份创新的背后,是毫米间的极致匠心。凤凰头饰的翅膀与凤尾比例历经两次调整,只为呈现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剪纸服饰既要保证全身图案主题统一,又要兼顾穿戴牢固度,在保留立体感的同时要经得起日常触碰。“第一次看到平面剪纸‘立’在衣料上,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时,我觉得所有努力都值的。”回忆起模特首次试穿时的场景,路冬梅眼中满是欣慰。
在路冬梅看来,传统技艺“活”在当下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传承是根基,创新是生命力。只守传统会限制应用场景,脱离传统则会丢了剪纸的魂。”在她的作品中,凤凰、蝙蝠等传统纹样被完整保留,创新的只是呈现方式。谈及未来,路冬梅表示:“把剪纸与更多现代载体结合,开发文创产品、走进校园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交城剪纸。”
一张红纸诉说千年故事,一把剪刀裁出传承新径。如今,在路冬梅的巧手中,交城剪纸正以更轻盈、更时尚的姿态走出非遗展馆,走进日常生活,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供稿:任小芳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