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朔州发现215座古代墓葬

朔州发现215座古代墓葬

发布日期:2019-11-18 14:59 616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1.jpg

2.jpg


        朔州市文物工作站在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西(恢河西岸)的朔州市殡仪馆馆址进行地下文物勘探时,发现该地域地下埋藏着215座古代墓葬,年代初步确定为战国至辽金时期,时间跨度1500多年。该墓群占地125亩,北距朔州老城7公里,南距新城遗址(梵王寺)10公里。四周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有安保人员在四周巡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发现的古墓葬进行清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高振华表示,今年10月,经过前期的论证准备,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所进驻场地开始发掘工作,“到今天已经发掘墓葬20座,墓葬年代有战国、西汉、东汉、北魏等。已经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陶器、漆器等陪葬品。”


  为什么该地区会有如此密集、时间跨越如此之久的墓葬群?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副局长郝志刚认为:“应该与战国时期的新城、两汉时期的楼烦县、北齐时期朔州的迁治有直接的关系。从过去几十年考古工作来看,朔城区西部地区的墓葬主要分布在马邑墓群的仓房坪墓群、照十八庄墓群、厦阁墓群以及西南部的梵王寺等墓群。在该地区发现如此密集的墓葬较为罕见,所以,这一考古工作必将对丰富、完善朔城区的历史文化工作、进一步研究朔城区古代民俗、深入研究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渗透与融合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郝志刚介绍,春秋时,朔城区是北狄、戎聚集地,后为古楼烦国所辖。战国时期,赵国击破楼烦,于公元前447年在今朔城区西南部设置新城,是为朔州地区最早建制之城池,故址即今天的梵王寺遗址。两汉期间,朝廷又在此设立了“楼烦县”,就是因为当时此地尚有楼烦族后人在此生活。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文宣帝高洋将“朔州”治所由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迁至新城,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北齐又于秦汉马邑城故址重筑州城,并将朔州治所再次由新城迁至此地,更名为“朔州”,设立行军道台。当时朔州州城面积4平方公里,州城每边长2000米。“由此可见,自赵国设置新城开始至辽金时期,时间漫漫。凡此1500多年,虽然政权轮番更迭,各民族轮流登台,但在今天的考古发掘现场至新城遗址间的广袤地区里,政治纷争、军事抗争、生产劳作、繁衍生息活动从没有间断,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民族混杂于此,不离不弃,因而才在距今已2500年的漫长年代留下了如此密集众多的古墓葬。”(王晋飞)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