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广武村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距县城40公里。旧广武村就在旧广武城内,是一座辽金时期的古城,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广武城,又名山阴城,是当年整个雁门关防御系统的核心。历来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定“首攻广武,后图雁门”。这里是雁门咽喉,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有广武汉墓群,东面是新广武城,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历史上,发生在广武城的血战不下两百次。名将卫青、李广、杨业等都在此留下过浓墨重彩。如今广武旧城内的原住民称自己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广武城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新广武城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新广武直接扼守勾注山之咽喉,历来为兵家之争、短兵相接的战场。
关于这两座古城,还有一个奇怪的民谚,叫做“新城不新,旧城不旧”,因为新广武城虽然是明代修建的,但地基却是用的战国时代的遗址,算是重建;而旧广武城是宋辽时期修建的,实际上要比新城始建晚了1000多年。广武旧、新两城是研究国家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旧广武城坐落于恒山山脉的雁门关下白草口处,即史书上所称的西陉出口。据《辽史》记载,旧广武城始建于辽、金,为雁门关之山前防御据点。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包砖,清代曾做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城墙周长1600余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为四街八巷。旧广武城墙西墙上有一株古榆树,历经百年风雨仍苍劲茂盛。
旧广武城里的民居有许多是晚清民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街王家、赵家、马家院落。王家院为清代所建;赵家院是清代富户赵询所建宅院;马家院现仅存东房,面宽五间,现在仍有马家后人居住在此。这些古老的院落,保持着原生态,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说广武城,不能不提广武长城。广武长城西起新广武村,南至白草口村,全长10公里。从山脚沿着山脊爬上山顶,气势磅礴、恢宏壮观,是山西境内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这段长城共有20座敌楼,保存较为完好的有5座,其中白草口附近锯齿形长城,为国内罕见。广武长城城墙多为砖石包砌,但由于自然坍塌等原因,现在大部分墙体只剩下了夯土。
如今,硝烟散尽的广武结束它延续了千年的军事使命,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人们到此抚今追昔、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
文字:吴根喜
编辑:苏东峰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