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饼原名油甘饼,因产于太谷而得名,是晋中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名优食品。它创于明末清初,融合了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面点制作技法,是山西面点技艺的典型代表。它与晋商密切相关,曾被慈禧太后御点为皇宫贡品而享誉京师,曾辐射到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国。
太谷饼具有酥而不碎、甜而不腻、鲜香可口、久放绵软等特点。山西太谷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李怀贞(山西襄垣人)创建于1895年的饼面铺作坊,字号“荣欣堂”,为前店后厂经营模式,历经数代,始终恪守传统配比秘方,保留关键环节的传统制作工艺。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选料严格。“荣欣堂”家传口诀云:“临汾麦子白又筋,北路胡麻香半城,太谷家的打锣锤(即谷子),熬成米粞灵味浓,难得广西洋冰糖(即白糖),最好永济白芝麻。”同时注重辅料,辅料所占的比重与主料相当,民间流传一斤面粉应出二斤太谷饼(另有一斤辅料),否则就是假货。
太谷饼制作技艺比较繁杂,配方属秘方,基本过程分为选料磨面、发酵熬粞、芝麻脱皮、发面、和面、揉制、烫面翻烤、冷却入瓮八个步骤,长期的传承积累了许多心得口诀,如烫面翻烤有“先烫面,芝麻含一半,后翻烤,不准急火搞。”制成的太谷饼成品表皮为茶黄色,并粘有脱皮的白芝麻仁,储存时间长,而且久储味道不变。新中国成立后,太谷饼随着郭兰英甜润的歌喉《夸土产》中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而传遍全国。
2006年12月,太谷饼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图由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晓萍 李艳洁提供)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