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揽胜 > 吉家庄:中华民族的根祖地之一

吉家庄:中华民族的根祖地之一

发布日期:2019-12-18 16:14 5803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日报


1.jpg

图为瑞士日内瓦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教授和学生访问吉家庄遗址。


  当你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和自豪时,你可曾想到我们民族的最老的老祖宗们住在哪里?对此,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她)们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个支系就住在大同,就住在大同城南的桑干河畔,就住在桑干河迄南殿山和马头山脚下的吉家庄村一带。 吉家庄距离南环桥只有26千米。我们大同人好福气,驾车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登堂入室”拜谒我们的老祖宗,就可以目睹我们“小姑母”的芳容,就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当然,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大同大学、山西省考古院和大同市考古所专家们辛勤发掘和考测的结果。是他们轻轻地挑起了“历史面纱”,让我们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吉家庄,记住了这段跨越四五千年历史的乡愁。


  吉家庄考古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找矿运动中,在大家发现当地有煤、有铁(稀有金属)、有高岭土时,发现了吉家庄村周围耕地里的“碗渣”(陶片),于是引起文物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初步规划出了考古范围和作业区。2018年初,国家文物局批准了为期6年的《山西省大同市桑干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方案(2018——2023年)》。2019年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考古实习基地建设正式启动。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布设5米×5米探方32个,发现灰坑、房址、陶窑等重要遗迹,发掘出土夹砂灰陶罐、泥质黑陶斝、穿孔石刀、磨制石斧、骨锥、骨簪等精美器物。同时省、市考古部门和山西大学的考古专业学生们也陆续发现了古人类遗存和北魏以及辽代墓葬。辽墓为砖碹,墙壁上有精美的壁画。特别重要的是:


  一、首次发现大同地区龙山时代的居住处(房址)3座,每座都有柱洞、灶炕、地面铺设有白灰。白灰地面经过氧化和光辐射作用已经呈现浅红色。白灰原料是桑干河边的河卵石,河卵石经过高温焙烧,然后浇水,即裂变为白色粉末状。这种把固体石块变成粉末状涂料的工艺流程与陶瓷的烧制过程正好相反。陶瓷是把稀软的泥土通过火的作用加工成各种各样固体器皿的转换过程,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白灰与陶器的形成,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在距今五千年前后就已经能够非常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泥火技术和固体变粉末的演变流程。


  另外以白灰泥打地面,不仅地表结实、耐磨、光亮、防止毒虫钻入、卫生,而且说明当年的先民们已经有了美的意识和环保观念。这就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大同民居中的“油擦炕”。大同火炕下有烟道,每年都要“打炕”掏煤烟。待炕烧干后,炕表面要涂刷红黄绿颜色的油漆,有的人家还请画匠画西蕃莲、牡丹、菊花等图案。炕面上的尘土不用笤帚扫,而是用鸡毛掸子掸。也由此可见大同人爱美、爱干净、讲卫生、居家整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传统。好家风是有所本的,不信,你到吉家庄去看一看。


  二、发现了人的头盖骨。考古遗址分两种,以有无人类遗骸为标志,有人类遗骸的叫“人类文化遗址”;没有人类遗骸的叫“文化遗址(存)”。在吉家庄,中国人大考古系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墓主人为女性,年纪幼小,我称之为我们大同人的“小姑母”。她距今年代应该在4500至5000年之间。“小姑母”五官端正,颧骨微凸,目光深幽,典雅可爱,是典型的“大同美女”。不,“大同美女”是养成自我们这位四五千岁的“小姑母”的,哲人有言:“养女像家姑”么。大同人的“漂亮基因”是与生俱来的。


  三、发现保存比较完整的陶窑1座。挖出的陶片很多,多到可以用卡车拉运。目前考古系的学生们正在进行登记,比对,分类和器形学研究。五千年前后桑干河南岸窑火升腾,已经点燃起人类的文明之光。


  四、发现了多处壕沟的迹象。预示着在拥有100万平方米的吉家庄遗址上极有可能存在城墙或者环壕等巨型设施。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正在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物探、无人机测绘,遗址数字化等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勘测,力争有突破性的发现。


  了解中国考古进程的人都知道,处于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时空节点上的大型文化遗址群落有四个,分别是陕北的石峁、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晋南的陶寺和大同的吉家庄。这四大遗址均处在中原文化、河套文化和桑干河文化联通的“丫型通道”上。考古学大家苏秉琦先生,1982年提出中原、北方、河套三个不同系统的文化在桑干河边会合的著名的“三岔口”学说。指出以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一方; 中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夏商文化”为一方;河套地区“新石器——青铜文化”为另一方。三方汇集,交叉重叠,形成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直根系。我们的吉家庄正处于“三岔口”的中心位置,其核心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如今,秉琦先生已经仙逝,他给我们留下一首七言诗:


  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

  汾河湾旁磐和鼓,夏商周及晋文化。


  当我脚踏吉家庄土地背诵先生的遗诗时,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先生如果健在,当他听到吉家庄考古有新发现后,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一定会赶到吉家庄祭祖朝圣。是的,吉家庄将来会有无数的专家学者们前来“祭祖朝圣”。也必将有数次、数十次的大型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


  吉家庄是桑干河边的“泥河湾第二”,是中华文化形成的主流源头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先民们聚居的地方,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吉祥如意的家。这不,瑞士日内瓦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和台南艺术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已经来了。(赵忠格)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