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如舟,在荡漾着花香与波光的江南大地上飘行。微风中的细雨,像江南多情的柔指,轻拢慢捻出丝竹之音。穿过那大片大片的令人赏心悦目的金黄的油菜田,在悠然滑过来的蚬湖乳白色的镜面里。那早已印在脑中的水汽氤氲的梦境,此刻已成为真实的粉墙黛瓦立在眼前。到了,水乡周庄!
踏着被岁月打磨得溜光的石板路,一步步走进周庄的内心深处。纵横的河道,微波轻荡。在汩汩的流动中输进输出着小镇生生不息的血脉文明。傍河的绿柳在微风中摇曳,向游人讲述着小镇生活的平静与富足;隔不多远飞落在河上的座座石拱桥,像小镇人代代祈求的一个个完美的梦。临河而立的座座河房,大都还是明、清时的模样,书写着家族繁衍变迁数百年的荏苒时光,却又似乎并未在小镇的脸上留下印记。
走过古老的富安桥,进入南市街,就到了著名的“沈厅”。这座占地两千平方米的“江南第一民宅”,为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后人所建。高大的砖雕照壁,仍挺立着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富有。重脊高檐,七进五门楼,一百余间房舍,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侧,穿堂过室走到最后一个天井里,才发现竟有水巷对外通船。站在细雨霏霏的天井,疑视着青瓦檐下扯不断的雨线,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这位商界巨子的后人留下这座“沈厅”,我们怎能想像,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在这座看似封闭的宅院,桥从前门悠悠来,船从后门悄悄进,沈万三低调积累财富的智慧和从容,又怎能不感叹他极富传奇的一生?
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出海通贩贸易,逐成一代巨富,书写了十四世纪中国的个人财富神话。周庄也因此成为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今天,从小镇石板路两边那鳞次栉比的工艺品店,依然可窥见当年盛景之一斑。
历史依旧沿着它固有的轨道前行。走出沈厅,细雨已停。夕阳正红,满河里流光溢彩。河面上,一只只小舟载着客人悠悠荡来,摇船的女子柔软的歌声和着湿润清新的空气,在小镇的上空荡漾,不时有兴高采烈的游客击节合唱。满船的笑容,满船的霞光。这歌也许唱了几百年了吧,尽管有时它会悄然沉寂,但正如冰下的河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流淌。那绿柳,青石,黛瓦,粉墙,都是鲜活的音符,一经轻风弹拨就会乐声悠扬。(柳林)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