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之魅,馋掉舌头的地方名吃

沁源之魅,馋掉舌头的地方名吃

发布日期:2019-07-23 15:59 23445人浏览 文章来源:爱沁源


        长治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很多名小吃,快来看看沁源最有名的是啥~


  长治腊驴肉


1.jpg


        上党腊驴肉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


长子炒饼


2饼丝.jpg


        炒饼是长子县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名食,色鲜、质软、清香、味美,口感极好,一经品尝,佘味难忘。采用白面烙饼成丝、水泼粉条、猪肉丝、植物油为主料,配之精盐、酱油、葱丝、蒜苗、米醋和鸡汤等佐料,用炒飘在旺火上翻炒而成,是县人用来招待宾客的主食之一。民间流传:“上党炒饼数长子,长子炒饼数石哲。”


 屯留水煎包


3水煎包.jpg


        “水煎包”也算的上是屯留名吃中比较有名的了,“屯留水煎包”是将面粉发酵后,兑好碱,揉匀,下剂,包入馅心做成包子,放入测过油的平底锅里面,加水面糊,以半煎半蒸(炯)的方式制熟.成品具有两面色泽金黄,馅料味鲜,外皮酥脆,香味浓郁的特点。


壶关口水猪肝


4猪肝.jpg


        口水猪肝是壶关美食之一,起源于宋代,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猪肝含有丰富的铁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矿物质,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的意义。肝是体内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烹调前,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这样就可以烹调了。口水猪肝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你到壶关不可错过的美食。


黎城驴肉甩饼


驴肉甩饼.jpg


        油旺旺、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驴肉甩饼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原料配有精面粉、驴油、葱花、椒盐、腊肉片等。


平顺闷菜丝


5闷菜丝.jpg

        

        平顺闷菜丝是由平顺山区特产的菜根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之选。闷菜丝是由平顺特有的菜根经五道工序加工而成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口感好,色泽优。


襄垣混汤素饺


        7汤素饺.jpg


        荤汤素饺也叫腥汤素扁食,是上党地区襄垣县传统风味小吃。传说,宋朝一位名叫苗广义的算卦先生行走到襄垣境地,正好中午,看见在仙堂山寺门前有一卖素饺的,有一卖肉片汤的,一荤一素吸引了无数香客。他走上前去,看到摊主师傅先将带皮五花肉切成片,旺火煸炒,配入适量的黄花菜、木耳、海带等原料后移至小火炖入味,割胶素饺成面片后,顿时便热。想各吃一碗,一掏口袋,才知银两不够,只好各买半碗兑勾在一起吃了起来。从此以后便起名“荤汤素饺”。


武乡枣糕

枣糕.jpg


        枣糕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武乡经济实惠的一种民间小吃,很受人们喜爱。是民间婚丧嫁娶、生日、满月、暖房、祝寿等事主食,也多见于集市、饭摊。具有色泽金黄,绵软甘甜之特点。


沁县和子饭


8和子饭.jpg


        和子饭是沁县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


沁源莜面栲栳栳


9莜面.jpg


        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沁源县首屈一指的粗粮品种。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莜麦脱壳碾粉即叫"莜面"。


长治豆腐菜


10豆腐菜.jpg


        豆腐是我国人民的家常菜,吃法很多,生熟都可。独烹或与其他肉、素菜同烧 ,味道都很鲜美。无论炒、烧、煎、烩、炖、炸、贴 、酿,成菜后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据有关资料介绍,可以用豆腐做出几百种菜来。清代的《隋园食单》中有:"豆腐得味,远胜燕窝"之说。日本人把豆腐称为"唐腐",日本中村新太郎著《日中两千年》一书中,称日本"做豆腐的人们,都把鉴真和尚作为自己的始祖敬奉。"


潞城甩饼


11潞城甩饼.jpg


        “甩饼”是上党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若要卷上肉制品或凉拌或炒成熟的菜肴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馍”。制饼时手眼配合,揉剂、擀片、叠折、盘形恰到好处,动作无误,甩出的饼厚薄均匀,大小同鏊。掌握好火候。甩饼必须用炭火。火大发黑,火小无色。故在甩饼鏊底下糊一层红土胶泥,烙出的饼才能达到外焦里软的效果。


舌尖上的长治——小米饭


12小米.jpg


舌尖上的长治——黑乞条


13黑条.jpg


舌尖上的长治——沁县干镆

14干馍.jpg


舌尖上的长治——壶关羊汤


15羊汤.jpg


舌尖上的长治——三合面


16三合面.jpg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