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人《簪花仕女图》
云冈砂岩画与微缩景观“纯阳宫广场”
近日,记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数字科技的好奇,走进了大同市文化馆非遗展厅、数字文化体验厅。在这个融合历史底蕴、文化活力与现代气息的建筑内,非遗展厅、数字文化体验厅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相生,处处藏着生动的文化故事和时尚魅力。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这里开启。
触摸时光的艺术珍品
走进非遗展厅和数字文化体验厅,仿佛进入一座活态的文化宝库。两个展厅面积总共为900余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阅览区、手工制作区和VR体验区,展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物件300余件。两个展厅还通过数字互动、全息投影展示等技术,将剪纸、大同铜器、大同砖雕、康氏绢人等非遗与数字体验融合,让观者在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内,沉浸式感受“科技+文化”的创新魅力。
在大同铜器展台旁,陈列着錾刻鎏金的老火锅、酒具、铜瓢,纹饰古旧却不失庄重。看着这些老物件,仿佛想起昔日“铜匠街”工匠艺人的“叮当”岁月。
砂岩画是采用大自然亿万年生成的天然彩色砂岩和植物粘贴绘制的一种新型绘画艺术。砂岩画突破了传统绘画用材,又根植民间艺术,以自然界的材料表现自然。其题材一般以山水、风土人情为主,同时在创作空间上又无限开拓,一切具象、抽象的题材均纳入砂岩画的创作范围。砂岩画以其“淳朴、自然”的特色备受客人青睐。一种根据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局部复刻而成的“云冈乐音”砂岩画赋予整个展厅无限生机。
绢人《簪花仕女图》参照了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画卷,描绘了几位观赏性非常强的唐代个性仕女贵妇形象,展现在粗绢本的重彩工笔也韵味十足。整个画卷分为四个部分:采花、赏花、漫步、戏犬。画中描写了5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这件作品也折射出康氏绢人传承人邬润州、邬洁、贾慧兰、邬欲晓对绢人艺术的传承精神。邬洁说,在非遗展厅,每一粒文化种子都在发芽,或许,这就是最好的传承——让过去拥抱未来,让未来敬畏过去。这里不仅是展陈空间,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传承课堂。
绵延不绝的艺术情结
走进耍孩儿展厅,观者从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种无限的敬仰与感动。薛国治、薛瑞红、王斌祥、连阳等一代代耍孩儿传承人的艺术情结在这个展厅续写着绵延不绝的传承故事。望着展厅内薛瑞红一张秀丽端庄的照片,可以感知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人生轨迹与耍孩儿艺术血脉相连。从十几岁入行学艺到如今,她把大半生都献给了这个行当。这种深入骨髓的艺术情结,是支撑传承人坚持至今的内在动力。“小飞罗面”“小小飞罗面”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一个艺名,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一种雅号。
作为戏曲“活化石”,一代代耍孩儿传承人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尝试改编经典剧目,融入现代元素;走进校园开展非遗讲座,培养年轻观众;运用网络直播,扩大影响力。他们也在探索耍孩儿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方式,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未来已来的文化对话
如果说非遗展厅是时光的倒流,那么数字文化体验厅便是一场向未来的跳跃。光影交织的银白色空间里,科技为文化插上了翅膀。
穿越时空的“数字导游”。VR太空舱前,体验“海洋世界”“沙漠之旅”“古典歌剧”等有趣、惊险、充满文化元素的立体游戏。在海洋世界绘画体验区,参观者在小桌前坐好,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彩色画笔,在纸上给各种小鱼涂色,再由工作人员将完成的画作扫描到墙上。然后用手指点击自己的作品,现场就会响起对画作中的鱼儿的详细介绍。
争当挑战生活的“时代强者”。戴上VR头盔,穿越到侏罗纪恐龙时代,来一场惊险、刺激的VR游戏,成为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英雄豪杰,从空中翱翔到陆地奔跑,再到水中游弋,一场“战争”“打”得酣畅淋漓,很是过瘾。
培养数字科技的多种爱好。朗读亭里,朗诵一段古典诗文,让文学启迪心灵;数字画屏前,用手指画出自己想要的画面,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可感。书法练习屏前,用毛笔写出一句心声,投影到大屏幕上,与亲朋好友合影拍下生活的乐趣。踏上VR赛车,在速度与激情中体验科技的美好。
指尖唤醒沉睡的文物。“站”在北魏平城遗址之上。手指轻触,宫殿群在虚空中拔地而起,拓跋王朝从身旁走过,俯身细看壁画上的朱砂纹路……科技将散落的历史碎片编织成一张立体文明网。
这场体验让人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从未沉睡,它正以更轻盈的姿态,借科技之力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用文化与数字的双重基因,书写着新的城市叙事。
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非遗展厅、数字文化体验厅是我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集展陈、体验互动、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展厅。今后,馆内还将开展剪纸、面塑、香道、花丝编织等非遗研学课程,进一步构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非遗传承场景,通过打造多元沉浸式体验空间,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字:赵永宏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