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月饼:一块月饼一片情

汾阳月饼:一块月饼一片情

发布日期:2019-10-25 17:11 28686人浏览 文章来源:吕梁新闻网


1.jpg2.jpg


        汾阳月饼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与市面上包装精美、日渐小巧的月饼相比,烧饼般大小的汾阳月饼似壮实的农家大嫂,浑身散发着乡土气息。汾阳月饼以和着油的发面为皮,烤熟后皮质酥松,极易消化,馅儿料也很简单,以红糖为主,配以核桃仁,芝麻等,红糖素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祛风散寒之效,特别适用于秋冬时节食用。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啊......”当这首充满文化、亲情气息的歌谣在汾阳大街小巷的孩子们嘴中传唱时,八月十五就快要到了。这时候,勤劳淳朴的汾阳妇女们也在忙着准备传统月饼了。除了走访亲友、祭月外,她们将剩下的月饼储存起来,数月不变味儿,让家人在甜美的念想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


  汾阳月饼的制作工序也很有特点,用纯碱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面和好后(一般十斤面里加二斤半用纯碱发的发面、二斤半油),包好馅儿,放在油亮的梨木模子里压上花儿,再在表面均匀地撒上一层芝麻粒,末了还要在月饼中央点个红点儿,大有画龙点睛之意。


  烤好的月饼出炉后要依次摆齐放在专用的盘里晾凉,光闻那扑鼻而来的饼香味就让人直咽口水。等月饼凉透后,包裹好储存在带盖子的缸里让它慢慢出油,据说这是让月饼储油或回油的过程,其间既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又要让月饼通风,放置三五天再拿出来吃时,味道会更佳,软软的、酥酥的,用这种土方法存放月饼,一年半载是不会霉变的。


  烤制时还需要用铁锥在月饼上扎几个眼儿放气,以防月饼鼓起,影响外观。传统的汾阳月饼为了保证其香酥美味,一般都是用焦炭炉烤。


  汾阳月饼花样繁多,这也是其他地方月饼所不及的,除了普通月饼外,还有团圆饼,其大小比普通月饼大数倍,巧手的妇女还会在团圆饼上随性捏些小玩意儿,表示家和万事兴。除了团圆饼外,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别礼物,女儿家会有月牙牙,男人们会有葫芦芦,孩子们则会得到他们喜爱的桃榴榴、兔兔、蛤蟆等小玩艺儿。


  在捏桃榴榴的时候,老人们还会一边捏一边顺口说出:“桃榴相会,年年都在。”这是“逃留相会”的谐音。在很久以前,或因徭役,或因战乱,挤压了底层群众的生存空间,为了活命总得想办法,就有了很多背井离乡的人,然而中秋节的迫近,加之秋的萧瑟勾起了人们无尽的思乡之情,日月穿梭,就有了这个“逃留相会”的传说,慢慢转化为物质的存在,盼望家人年年都在、岁岁平安。


  月饼烤好后,人们常常会用蒲纸包好月饼(送人的月饼一般都是单数),上面掖一小片四四方方的红纸,再将牛皮纸绳打个“十”字一系,领着孩子去拜望七大姑八大姨。长辈们掰一小块细细品尝,心里比嘴里还甜,脸上笑得开了花,不由得抚一下孩子的头,道:俺孩儿又长高了!


  在汾阳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不论你是正与家人团聚,还是远在他乡,属于你的月牙牙或是葫芦芦都要在八仙桌上祭月,聪明的汾阳人会以特有的方式诠释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郭文浩整理)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