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古城遗址(资料图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截至目前,在已公布的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太原共有38处文物入选。这38处“国保”的背后,承载的是太原几千年的沧桑历史记忆和文明发展见证。本版今起开辟专栏,与读者一起探寻“国保”背后的故事,领略太原深厚历史文化。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名列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前497),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历史上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更迭等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为平地。晋阳古城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丰富的地下埋藏,赋予了它重大考古研究价值。
太原地方史中对于董安于的介绍,除建筑晋阳城外,很少再有提及。后来,在翻看南怀瑾的著作时,看到了董安于的故事。由此也知道了,《韩非子》是把董安于与周文王、比干、管仲、傅说等人并列的,在君子之风盛行的东周列国时代,在君子行列里,董安于的大名是靠前的。
董安于家世显赫,其先祖是董狐。赵简子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赵武的祖父赵盾和董狐同朝为官,董狐为太史。赵盾任晋国正卿时,晋灵公欲杀害他,赵盾被迫出逃。不久,赵盾族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赵盾辩解:赵穿杀晋灵公时,他逃亡在外,毫不知情。董狐说,赵盾身为正卿,逃亡后未出国境,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未断,回来后也不诛讨有罪之臣,没有尽到正卿责任,因此,弑君之罪就应由他承担。
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但同时亦可看出赵盾的君子之风。
春秋末期,晋国政权落于范、中行、智、韩、魏、赵六卿之手。六卿争权,董安于提醒赵简子,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赵简子命董安于在自己的封地建造晋阳城。
董安于家族历代为晋国大臣,其家“世治晋阳”,对太原的地形和水文、经济非常熟悉。董安于在太原经过精心勘察,最后将晋阳城选址在悬瓮山麓,晋泽(古代太原盆地一方圆二十余里的大湖)岸畔,晋祠之水与汾河交汇形成的一个锐角的冲击平原高处。
赵简子任命董安于为晋阳首任长官。董安于问蹇老如何治理。蹇老告曰:“忠信。”董安于再问,蹇老答曰:“忠于主,信于令,敢于不善人。”董安于点头称是。地方志记载,董安于治理下的晋阳“教化流行,民乐其政”。
公元497年,赵简子杀赵午,引发邯郸叛乱。董安于提醒赵简子六卿中范氏、中行氏与赵午有姻亲关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赵简子怕担当挑起祸端的罪名,没有听从董安于的建议。
消息传出,范氏、中行氏联手向赵简子进攻。董安于事先得知消息,告于赵简子,赵简子退守刚筑好不久的晋阳城。在这场较量中,范氏、中行氏失败,赵简子重回晋国都城。
赵简子要赏董安于,董安于不受,说:臣少时给主人作文墨工作,宣扬先世勋绩,立大义于诸侯,主人不记;壮时为主人左右臂随军作战,没得什么;及臣长大,着官服为宰(晋阳宰),治理的晋阳民无二心,如今我一参加战争,如同得了狂症,却说“一定要奖赏你”。我与其因为狂疾受到奖赏,还不如逃跑!董安于说的“狂疾”,指他和范、中行氏之战斗。晋国法“始乱者死”,他认为给主人闯了祸,因此拒绝受奖。
董安于的政治战略眼光引起了晋国诸多人注意。赵简子作为正卿,再加上董安于的辅助,晋国迟早会归于赵家之手,董安于因此成为朝中其他正卿的心中隐患。势力最大的智伯首先站出来给赵简子施压:范氏、中行氏之乱,由董安于引起,晋国法令,不能使董安于逍遥法外。赵简子面对忠于自己的家臣和咄咄逼人的外敌,左右为难。董安于面对此时形势,坦然而言:如果我的死能保全赵氏,换取晋国的安定,我怎么会吝啬自己区区一条性命。于是自缢身亡。董安于死后,被暴尸于他精心修建的晋阳街头。董安于用自己的死为赵氏换来一段安宁,赵简子终觉有愧于这位忠于自己的家臣,于是将董安于的牌位供于赵氏宗祠,以享陪祀。
董安于作为晋阳城的建造者和第一位行政长官,用自己的鲜血让晋阳城铭记,是真正的“晋阳之父”。
在晋阳城遗留的城墙上举目远望,当年齐整的坊市化作田野的阡陌,旧日辉煌的宫殿变成今日依稀可见的村舍,一座壮丽的城市忽隐忽现。无法设想,2500多年前,晋阳城的工地上,一个文弱书生,宽袍大袖,是怎样指挥和监督这些工程的。
一个谦谦君子,一座晋阳城。由这座城而发生的“三家分晋”,成就了一个历史时代的开始,成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坐标点。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