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展示 > 文采风流阅古今 ——忻州自然山水与地域文化走笔

文采风流阅古今 ——忻州自然山水与地域文化走笔

发布日期:2025-07-30 11:14 942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州日报


元遗山塑像。


五台山北台雪景。


宁武芦芽山——北方的“香格里拉”。


汾河之滨。静乐融媒体中心提供


偏关好汉山长城。


  山水为卷,文脉为魂。


  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与其独有的自然山水有着永恒的血缘关系,山水是文化的图腾与禅床,山水是所有文化人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无论是谁,我们生命的南山、灵魂的草庐,都离不开那一方山与水。


  在黄河之东,太行之西,汾水之畔,忻州如一卷未封缄的山水长轴,在历史的风烟中徐徐展开。这里的每一片山峦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每一道水波都荡漾着人文的灵光。


  忻州历史悠久、文韵深厚,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忻州人杰地灵,乡贤辈出,是山西省文化资源大市。忻州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孕育了忻州特有的风采与神韵。


  让我们带着探寻的目光,跟随文字的脚步,领略忻州这片土地的千年风华,感受它的厚重历史与独特魅力,探寻隐藏在山川之间、雄关之上的动人故事,认识故事中那些叱咤风云、风流倜傥的主人翁,赏古阅今,期待未来。


  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是条分缕析、泾渭分明的,而是千丝万缕、纷繁复杂的。忻州优秀历史文化的绽放和传播,从纵向看,是以时间为轴,以地理环境、古代建筑、民风民俗和特定人物为面而展开的;从横向看,是以山、水、关、城为片分布的。忻州历史上,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灿若星辰,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全体忻州人的希望和智慧,代表着忻州这一特定地域的政治文化和历史特征。他们的思想是全体忻州人思想的凝聚与升华。由他们的思想淬炼而成的文化属于忻州这片厚土,魅力无穷,厚重绵长。


  山水养育万民,万民孕育名人,名人演绎故事,故事彰显文化。


  忻州外得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盛,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人说山西好风光,风光秀丽数忻州。忻州集佛教古建艺术、原始森林风光、长城边塞风情、黄河黄土风情、温泉休闲度假于一市,现在正在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忻州是块风水宝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古迹众多、景点密布,而且品位高、种类全、数量多、特色浓,山水关城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五台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芦芽山风景区集山水林泉谷庙于一体,是北方的“香格里拉”;系舟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历史人文厚重,自然风光迷人;云中山是由几十个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的山脉,包括老君洞、双尖山、陀罗山、天柱山等。忻州有中华母亲河——黄河,有三晋母亲河——汾河,有滹沱河、清水河、云中河、牧马河、岚漪河、恢河等;有著名的长城外三关——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还有平型关;有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始建于东汉时期的忻州古城以及岢岚古城等;奇村温泉是华北第一温泉。


  忻州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形胜之地,山河锦绣;另一个是历史悠久、文韵深厚。历史上,这里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地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汇合、交融、碰撞。有碰撞才能有故事,有碰撞才能有激情,有碰撞才能孕育文化。忻州这片土地历史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慷慨悲壮的故事、缠绵悱恻的故事。既有帝王将相的故事,也有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些隐居在此的文人,把山河当作纸砚,将忻州的山魂水魄,酿成华夏文明最醇厚的一坛老酒。


  忻州的优秀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风格迥异的黄河文化、雄浑悲壮的长城文化、启迪后人的红色文化、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异彩纷呈的民歌文化、底蕴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文化。我们还有正眼看世界、敢为人先的徐继畬文化,艰苦创业、以弱胜强的根据地文化,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走西口文化,不辱使命、群策群力的杨家将文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文化,以及忠孝节义文化、崇文尚武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忻州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这些文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星空中光芒璀璨、熠熠生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本文拟从山水与人物两个视角来梳理和解读忻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让我们从山水说起:系舟山、五台山、管涔山、黄河、汾河、滹沱河……


系舟山之元氏父子与王氏兄弟


  离忻州城最近的是系舟山。系舟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有看不完的风景,讲不完的故事和传说。系舟山像一条苍龙,横亘在太原和忻州之间。系舟山南北两侧支出许多山脉,有六十八道梁。我走过其中的四十几道梁。


  系舟山东部山峰挺拔秀美,有文山、北道沟、南道沟、红叶谷、白玉沟、石人梁、居士山、七岩山、明月沟等,都是户外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充满野趣。


  中部山峰雄伟险峻,有柳林尖、红林尖、驴蹄垴、丛蒙山、夏家寨、山神爷尖、石梯子山等,罕有人至,但异常美丽。


  西部山峰稍显平缓,有小五台山、石岭关、鬼道岩、阎王沟、玉皇岭、红峗山,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每一处古迹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关于读书山的故事最有文化韵味。


  全国有好多山名叫读书山,我们身边也有一个读书山。这个读书山与三个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并有诗为证。这个读书山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忻州的文采风流。


  忻州的读书山位于系舟山北麓,相传为元好问和父亲元德明结庐读书处。元好问写过大量关于系舟山的诗篇,其好友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也曾为元好问写过一首关于系舟山的诗:“山头佛屋三五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妨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这首诗其实就是系舟山所属的读书山的由来。概因元好问当年宦居他乡,故乡被蒙古人占领,不免思乡情切。一次偶然看到家乡的地图,就高兴地指着地图上的系舟山,说起与父亲读书的事迹。于是赵尚书在旁口占一绝,以解元遗山思乡之苦。


  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自幼嗜好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累举不第,放浪于山水间,长时间居住在读书山的两个山洞中,布衣素食,勤学不辍。著有《东岩集》三卷。


  金元时期的一代文宗元好问出生于忻府区韩岩村,少年时曾在外婆家所在的定襄读书,中年在河南、河北、山东辗转流离,晚年又回到忻州。他的《家山归梦图》抒发了对故乡和故土的一片深情。《摸鱼儿·雁丘词》中那一句“叹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多少人痴狂。他的《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在读书山的西面有一条沟名叫西沟。西沟曲径通幽,飞瀑流泉,景色优美。西沟又名明月沟。明月沟深处有一个洞,名为王居士洞。据说是唐代诗佛王维和他弟弟王缙结庐读书的地方。西沟再往东便是居士山,山上建有王维庙,现存为明代建筑。王维字摩诘居士,故取名王居士洞和居士山。明代《定襄县志》对此有过记载并附有王居士洞的画图。王维王缙兄弟是祁县人,多年在太原一带活动,兄弟二人在系舟山明月沟结庐读书隐居避难,虽为传说,却是可信的。想起王维的《山中秋暝》四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知是不是系舟山明月沟的意境?元氏父子和王氏兄弟为系舟山增添了无限可资品读和想象的文化韵味与风流故事。


  居士山东坡上那一座兀自挺立三米多的胡奋登高碑,讲述的是又一段英雄故事。经过上千年风雨侵蚀,字迹模糊不清的石碑记载的是西晋大将军胡奋平定匈奴刘猛叛乱的历史功勋。


  系舟山在古代曾是重要的茶马古道。七岩山古道、石梯子山古道、石岭关古道等,现在去了都可以看到当年的马道,还有石刻告示的痕迹。


  系舟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每一道梁有每一道梁的特色,需要挑选不同的季节去探访。春天绿草返青、山桃花盛开时,可以去小五台山,看漫山遍野桃花盛开。夏天可以去西沟那样的峡谷,沿着水波荡漾的小溪漫溯,去寻觅凉爽幽静的月牙溪。秋天层林尽染,宜去北道沟、红叶谷那样的山地,去看醉人的红叶,映红了山冈。冬天雪后爬山,最好去寻访高山上的寨堡古迹,白雪皑皑,更显山势挺拔崔巍,山寨朦胧神秘。


五台山之惠远法师与昙鸾法师


  五台山的晨钟穿透云雾,将北台叶斗峰的积雪染成金色。这五朵青莲般的峰峦,曾是李白笔下“举手可近月”的仙境,是徐霞客眼中“翠霭浮空”的丹青。佛光寺东大殿的唐风鸱吻,衔着盛世的余晖;显通寺的铜殿金顶,映照着一众佛教信徒虔诚的身影。五台山的灵性,是晨昏交替时檐角铜铃的震颤,更是古今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


  五台山有壮美的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五台山的文化体现在古老宏大的建筑上,包括二百多座寺庙,还有古塔、古碑、古树、塑像等。其中两处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是稀世珍宝。现在全国只有四座唐代建筑,五台山就占两座。还有两座一座是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一座是长治的天台庵,都在山西境内。日本也仅有两座唐代建筑,一个是唐招提寺,一个是东大寺。我去过那座唐招提寺,游人只能隔着湖去远观。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孕育了慧远、昙鸾两位佛学大师,他们都是忻州人。

  慧远是东晋时期著名高僧,净土宗初祖,出生于雁门楼烦(今代县与原平一带)的书香世家,少年学儒,四处游学,21岁出家,创立净土宗,首创念佛结社,将儒学道学与佛学相结合,主张“三教合一”;提出“内佛外儒之道,可合而明”,为佛教本土化奠定基础。撰写《沙门不敬王者论》,著有《法性论》,主持翻译《十诵律》《禅经》等。慧远被鸠摩罗什称为“东方护法菩萨”,在中国佛教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昙鸾法师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净土宗祖师,今代县人。十多岁在五台山出家,披阅内外经典,为《大集经》注释时患“气疾”,外出求医至江南,从陶弘景习方术,得《仙经》十卷,携经北返,如法修炼,因“调心炼气,对病识缘”而“名满魏都”。晚年著有《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法》,被称为“肉身菩萨”。


  五台山的地域文化除了建筑,就是那些古今大德高僧。除了慧远大师、昙鸾大师外,还有灵辩大师、清海法师等。


  现代也有不少有道高僧,比如梦参法师、如瑞法师、请佛法师、悲月法师。有三位已离世了。


  五台山女子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有一首小诗颇有哲理。


  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


  权把有事当无事,操心用心不累心。


  还有佛母洞曾经的住持——悲月法师。有人请教他普通人如何利用佛法指导人生。他说有三个路径,一是聚集你的能量;二是改善你周围的气场;三是发愿,经常为自己许一个可以实现的小愿望。三条幸福路径充满智慧与实用性。


  五台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去五台山最有趣的是朝台,徒步走遍五台山五座台顶。朝台分顺朝和逆朝,顺朝是从东台—南台—西台—中台—北台,70多公里,爬升1000多米。逆朝40多公里,从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爬升小。


  我前后朝过六次台,每一次都一座不落地走完东、南、西、中、北五座台顶。五台山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徒步路线之一,五台山的美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美,一次朝台,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北台顶上六月下雪是很平常的事,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台游客络绎不绝。所谓朝台,不完全是佛教信徒去朝圣,许多人都是为了饱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朝的不是菩萨而是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管涔山之江山与美人的佳话


  宁武集山、水、林、泉、关、冰洞、草原等多种景观为一地。不仅好看好玩,历史上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管涔山深处,雷鸣寺清泉如白练倒泻,泠泠水声里流淌着三晋文明的初啼。汾河源头的碧波,曾托起隋炀帝龙舟“南巡”的巍峨船队,浸润过晋商驼队的万里茶路。那管涔山腹地千年云杉的纹理中,藏着李世民在此牧马的蹄印,也刻着杨家将驻防时的箭啸。当春雪消融,汩汩清溪化作《宁武关》的苍凉曲调,漫山白桦林便成了天地间的五线谱,风过处,尽是山河史诗的悠长回响。


  管涔山也是一个徒步的好地方,尤其是秋天层林尽染的时候。神池步道是全国风景最美的十大步道之一,徒步必须路经的东毛家皂村和西毛家皂村是两处风景很美的原始村落。


  管涔山有二十三位君王曾经光顾。我不想写隋炀帝杨广饮马天池的故事,不想写唐太宗李世民统御千军纵横马仑草原的故事,更不想写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白登山被围,仓皇南逃经宁武管涔山的故事;我只想写两个有趣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刘武周,另一个是高纬。他们两人分别诠释了对一个男人来说“江山与美人”哪个更重要的千古话题。


  隋朝刘武周起兵造反占领汾阳宫后,用一千多个如花似玉的宫女,从突厥换回一千匹战马。这是一个爱江山胜过爱美人的英雄。


  还有一个历史人物是北齐后主高纬,与绝色美人冯小怜在宁武天池游玩的时候,北周的军队已经占领了他的都城晋阳,但他却毫不在意,只顾与美人游戏。高纬是典型的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词就是写高纬的。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我不是想说刘武周是英雄,高纬是狗熊。在历史的风云中,选择江山还是美人都不应该由后人来做简单褒贬,如果对历史人物做随意评价,未免浅陋。


  长河浪花淘尽英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内蒙古流入山西经过忻州的偏关、河曲、保德三个县,从西兴县进入吕梁市,留下了悬崖峭壁、鬼斧神工般的晋陕蒙大峡谷,留下老牛湾、乾坤湾、娘娘滩、故城钓鱼台等壮美景观。万里长城与千里黄河在这里交汇握手,这里是著名的黄河金三角、鸡鸣三省地,堪称最美黄河段。黄河风情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站在黄河岸畔,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眺沟壑纵横,俯瞰滚滚河水,让人心潮澎湃。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保德出土的三趾马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存是有力佐证。保德出土的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历朝历代多少将士在这里戍边护河屯垦,留下动人的故事。奔流不息的黄河浪花淘尽多少知名与不知名的英雄人物。偏关的万杰、万岩、万世德三代忠勇,尤其是万世德文武双全,为明朝守边抗虏,屡建奇功。保德陈奇瑜、姜武等青史留名。陈奇瑜官拜明朝五省总督,有勇有谋,曾将李自成、张献忠等围在车厢峡;晚年回乡修建了黄河上第一个气势宏伟的故城钓鱼台,成为保德一大景观。还有河曲的白朴、苗朝阳。白朴文采斐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天净沙·秋》。尤其《天净沙、春夏秋冬》四季诗,脍炙人口。


  历史的烟云扑朔迷离。关于老子与乾坤湾的传说、赵武灵王与老牛湾的传说,关于西汉薄太后与汉文帝刘恒流放娘娘滩的传说等,都有待考证。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上再没有了战火硝烟,黄河变得和平安澜。黄河儿女又开始了一场治山治水治河、让黄河造福人民的历史战役,涌现出了血沃黄沙、植绿不息的苗二满红,战天斗地、造福子孙的王海元,开创户包治理小流域先河的苗混瞒,身居洞穴、毕生植树的“野人张侯拉”。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高峡出平湖,黄河大峡谷上耸立起万家寨、龙口、天桥三座大型水电站。黄河一号公路、长城一号公路,让黄河风情旅游更通畅便捷、更有诗情画意。


文韬武略几多星辰


  忻州这片壮美粗犷的土地上,有一块秀丽柔美的平川——忻定平原。正是这片秀丽的平川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三位兼具文韬武略、纵马逐鹿中原的雄主——刘渊、刘聪、刘曜。这三位匈奴杰出人物,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短暂却耀眼。他们在乱世中崛起,以独特的风采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刘渊有开创基业的雄才大略,他是匈奴的杰出领袖,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动荡的晋朝末年开创了汉赵的基业。他不仅精通汉文化,还善于笼络人心,吸引了众多匈奴贵族和汉族人士的支持。刘渊的崛起,如同破晓的曙光,为匈奴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他建立的汉赵政权,虽不长久,却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刘聪兼具文武双全和暴虐的复杂形象。刘聪是刘渊的第四子,继承了父亲的雄才大略,同时又兼具文采风流。他通晓经史,熟读兵法,堪称一代英才。在位期间,刘聪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晋怀帝和晋愍帝,灭亡了西晋政权。然而,他的统治也充满了暴虐与荒淫,宠信宦官,疏于朝政,最终导致政权的动荡。刘聪的一生功过参半,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叹息的败笔。


  刘曜体现了末代帝王的悲壮与辉煌。刘曜是刘渊的族侄,是汉赵的末代皇帝。他自幼聪慧过人,文武双全,被刘渊誉为“千里驹”。刘曜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攻陷洛阳,平定关西,威震四方。他登基后,改国号为赵,提倡汉学,设立学校,致力于文化发展。然而,面对石勒的崛起,刘曜虽多次击败强敌,但最终在决战中兵败被俘,汉赵随之灭亡。他既是英雄,也是时代的牺牲品。


  闪耀在忻州历史星空的人物数不胜数。从古至今,曾经涌现过许多历史名人、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元好问、白朴、萨都剌、慧远、班婕妤、傅山、徐继畬、高君宇、续范亭、徐向前、薄一波等,不胜枚举。


  忻州人崇文尚武、多情而勇敢,黄河上的艄工,摔跤场上的跤手,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的汉子。那二人台《走西口》的柔情款款,八音会《大得胜》的狂放与豪迈,都是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男人与女人独有的精神气质。


长城上镌刻的名字


  长城是忻州最大最有趣最有价值的人文旅游景观。我喜欢沿着古长城去徒步,仿佛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在脑海里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过往,那些依旧雄伟的断壁残垣,发生过多少刀光剑影、兵戈相向,慷慨悲壮、缠绵缱绻的故事。


  长城不仅记录了千年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如今,几千年边塞狼烟早已散尽,但千年不倒的长城,却依然以龙的符号彰显于山巅之上。长城不仅有壮美的风景,更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一部百味杂陈的人间故事会。


  忻州拥有从战国开始,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等朝代修筑的长城,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雁门关被称为中华长城第一关,岢岚王家岔长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宋代长城,偏关是长城里程最长、种类最全的县,被誉为中华长城博物馆。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多少历史人物的名字镌刻在巍巍雄关上,5000年的华夏文明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车辙。


  忻州长城最有观赏价值的是白草口长城、韩庄长城、岢岚宋长城、偏关长城。白草口长城适合春天去徒步,宋长城适合夏天去,偏关长城适合秋天去领略,韩庄长城适合冬天去观赏。


  和忻州长城有关的历史人物很多,李牧、李广、卫青、霍去病、薛仁贵、王昭君、杨家将。和雁门关相关的人物最多,有李克用、李牧等。和宁武关相关的名人有李自成、周遇吉、班况等。和偏头关有关的名人有杨六郎、万世德等人。还有孙传庭、张凤翼、陈奇瑜等,留给长城和三关的古诗文如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每一段长城、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故事。那些故事说不完,道不尽,那些故事有趣而生动,那些故事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品读。


忻州人的忠与孝、情与义


  忻州人重情重义,且“义”字当头。大家耳熟能详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忻州,忻州有程婴庙、公孙杵臼祠堂、七贤巷、韩厥墓、藏孤台、藏孤洞等遗迹,中华民族千古义士的故事一直在这里传扬。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事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对春秋义士为保全赵氏孤儿,一个献出亲生骨肉,一个慷慨赴死,其“存孤弃子”的壮举超越了血缘伦理,将“义”推向了近乎极致的境界。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为国舍生取义的三国义女貂蝉是忻州木芝村人。传说版本赋予她不再是《三国演义》中单纯的“美人计”工具,而是深明大义的边塞女儿。貂蝉为报父恩主动请缨离间董卓吕布,将私人孝道升华为诛灭国贼的大义。


  除了义士与义女,还有杨家将一门忠烈、三代英雄守卫雁门关、血染陈家谷的事迹。从代县鹿蹄涧杨忠武祠到雁门关古战场,杨家将故事在忻州已演化为跨越千年的文化仪式。


  忻州人的忠义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凝结为一个个具象化的传奇人物与故事,他们的事迹共同构成忻州忠义文化的精神丰碑,彰显了这片土地特有的血性与智慧。


  近代忻州曾经是一个商业较为繁荣的地方,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汇集。“忻商”则以诚信经营而享誉全国,诚信“忻商”代表的就是情义当先的忻州人。


  今天,忻州古城、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老牛湾、奇村温泉等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热门旅游打卡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络绎不绝来到忻州。热情好客的忻州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吸引力,这种魅力与吸引力是新时代“情义忻州”的最新注脚。


  上苍赋予我们壮美的山河,祖先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今人自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今天的故事更精彩。


  今日的忻州,雄忻高铁如银梭穿山越岭,续写着新的山河传奇。五台山的香火依然袅袅,却多了学子们晨读《瀛寰志略》的清音。黄河岸边的古渡口变身生态廊道,滔滔黄河碧波荡漾。当无人机掠过雁门关的残阳,镜头里既有李广射虎的石雕,也有5G基站的银塔——历史与现代在此碰撞,激荡出的不是割裂的回响,而是文明传承的磅礴交响。


  这方水土,用三百万年的地质运动塑其形,以五千载的人文积淀铸其魂。忻州的山水与子民从不是沉默的看客,它们是历史的书写者,文明的传灯人。当黄河浪花淘尽英雄,长城明月依旧照彻关山,我们终将懂得:这片土地最动人的风景,不在管涔山、系舟山之险,不在九曲黄河之雄,而在那山水之间永不熄灭的文化星火,在代代忻州人用生命续写的山河诗篇。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我们又是历史的看客,可以穿越古今,纵览上下五千年,看风云激荡,听华彩乐章,品人间故事。如杨慎先生所言: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编辑:黄  敏

审核:马  燕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