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千年慕容村

沧桑千年慕容村

发布日期:2019-11-04 16:33 30264人浏览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1.jpg

慕容永


  慕容村是长治市长子县石哲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子县城西15华里、长临公路以北一座名叫"丘寺岭"的丘陵脚下,现有186户、768口人,土地面积1301亩。因其是安葬西燕帝慕容永后才有的村,故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氏从东北辽宁一带日渐兴起,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和西燕。西燕时,慕容永曾在长子设都,称帝9年。死后即葬于慕容村的丘寺岭下,现存陵墓遗迹一处。 


西燕建都长子 


  慕容是鲜卑族的一支,西晋末元康四年(294年),鲜卑族首领慕容廆率部众自徒河(在今辽宁锦县西北)徙居大棘城(在今辽宁义县西南)征战扩疆,遂成霸业。咸和八年(333年)五月,慕容廆死,其子慕容皝继位。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称燕王,设置百官,正式建立前燕,慕容氏日渐兴起。前燕时期占有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全部或大部,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太和五年(370年)前燕亡。太元九年(384年)正月,前燕鲜卑贵族慕容垂在关东称王,建立后燕。同年,慕容泓正式建立西燕。 


  慕容永,字叔明,为慕容廆之弟慕容运的孙子,前燕灭亡后随众迁到长安。因家境贫困,慕容永夫妇依靠制卖皮靴为生,后曾做过慕容冲部下小将,因屡立战功,升迁为黄门郎。西燕时,还做过尚书、太尉、河东公,是西燕一位握有实权的大臣。西燕将士多为徒河鲜卑,强烈希望东归故乡。太元十一年(386年)三月,鲜卑部众共四十余万人放弃长安向东进发,途中频发内讧,且遭前秦军队袭击,损失惨重。大家共同推举慕容永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称藩于后燕。同年十月,慕容永率众继续东归。途中西燕、前秦两军会战于襄陵 (今山西襄汾),前秦军大败,王公百官皆被西燕俘获。慕容永乘胜进据长子,即皇帝位,改元中兴,西燕数十万部众的东归至此而止。 


  慕容永称帝后,西燕割据一方,主要经营境内,未与其他政权发生大的军事冲突。慕容永实行息事养民政策,扶百姓,励耕织,布刑律,强丁甲,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振兴百业,强固江山,使西燕王朝进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生安乐的鼎盛时期。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南到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北至新兴(今山西忻州),东、西则以太行山、黄河为界,占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区。 


  太元十九年(394年)8月,西燕王朝被后燕慕容垂推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余人被杀死。西燕管辖的八郡七万余家百姓都归后燕所有,西燕亡。 


  因墓有村 


  慕容永是西燕一位开明亲民的君主,从太元十一年(386年)至太元十九年(394年)称帝9年时间,他死后葬于今慕容村的丘寺岭下。 


  丘寺岭下是一片开阔地,地势平坦,林茂木秀。东视近城邑,西望发鸠山,南临漳水河,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原本是没有村子的,慕容永安葬在这里后,按照礼俗,为慕容永陵墓派去了看护人。这些看护陵墓的人长年累月守护在此,日子久了,便把家小携来居住。这里地平水浅,地肥土沃,出行便捷,环境逸雅,非常适合居住生存。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安家立业,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下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人口渐渐多了起来,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小村落,人们管这个村叫"墓下"村。


        为什么叫"墓下"村呢?原来,为慕容永看护陵墓的那些人住的地方是很有讲究的。以墓为中,墓的左方为上首,墓的右方为下首。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看护陵墓的人必须住在陵墓的下首。后来有村以后,这个村即叫"墓下"村。以后又演变为"墓穴"村、"墓学"村、"慕学"村。由于村里的人一直对"慕学"(谐音"墓穴")村这个名字十分忌讳,所以1988年曾改村名为"晋容"村,取"晋"之历史年份、地域之属和慕容永之名。2008年又复改村名为慕容村。 


  丘寺岭


  丘寺岭是长子县境内发鸠山脉的支脉,起伏不大,状似丘陵。慕容永死后,因陵墓还没建好,就在丘寺岭上的一个土岸先挖了一个洞,把慕容永的棺木放进去临时封起来,待陵墓建好后再正式安葬。百姓把这种形式叫"丘尸"。由于这个原因,百姓就把这座岭叫"丘尸岭"。 


  百姓为了祭奠慕容永,请来许多和尚,日夜在"丘尸岭"上诵经念佛,为慕容永超度亡灵。而后,还在岭上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在寺院的正殿内,为慕容永塑了一尊躺着的塑像。日后,人们便称这座寺院为"睡佛寺",称"丘尸岭"为"丘寺岭"。 


  传说,慕容永是农历五月初八被杀的,百姓就把这个日子作为慕容永的祭奠日。每年在丘寺岭上,从五月初八至初十举办庙会三天,届时,丘寺岭上人山人海,晨钟暮鼓,香火腾腾,十分繁闹。后来,丘寺岭的这座寺院被彻底毁坏,如今在岭上依然能看到残存下来的碎砖片瓦。但丘寺岭庙会却一直延传至今,由丘寺岭移到了石哲镇的西汉村,每年农历的五月初八至初十,在西汉村集会三天。 


慕容永陵墓遗址见证 


  在今慕容村有慕容永陵墓被破坏后残存遗址一处,是一个东西长约20多米、南北长约30多米、深约5米的大坑,因其地形低洼,每年夏天雨季来临,大水即注入其中,奇怪的是,这里即使有再大的水也即流即失,不会存水,这个永不存水的坑,就是陵墓被破坏后留下来的。 


  现有两件物品,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慕容永陵墓遗物。一件是石门,一件是石柱,这两件遗物均被安放在慕容村东的一所小庙里,据传,那所小庙就是用慕容永陵墓挖出来的东西建起来的。 


  2008年10月,长子县人民政府在慕容永陵墓遗址建亭立壁并立碑,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古都文化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张学智)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