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挠羊赛上争头羊

过五关斩六将,挠羊赛上争头羊

发布日期:2019-11-05 10:27 28558人浏览 文章来源:忻府新闻网


 1.jpg

2.jpg



  “挠羊赛”是一种以活羊作为奖品的摔跤比赛。“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挠羊赛”就是赢或者输羊的比赛。用羊作为摔胶比赛的奖品,是民间沿传下来的。据传,元代、明代时,忻州水草丰盛,是牧羊的理想场所,当时的摔跤活动经常以羊作为摔跤输赢的赌注。起初,没有人专门组织,只是摔跤手们想摔就,想赌就赌,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以羊作为奖品而且有人组织的一种比赛活动。 


        还有一种说法是:北宋以前,忻州一带的人们也喜欢摔跤,但那时的摔跤仅限于一般的娱乐活动。到了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抗金将领岳飞被害以后,岳飞的部下、一位忻州籍的老兵回到故乡。这位老兵念念不忘抗金大志,便在村中把军中所学的带有武术色彩的拳脚、摔跤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乡亲,人们便以此作为抵抗金兵的本领,同时也作为防身之术,久而久之,便沿袭成为当地民间传统风俗流传下来。


  摔跤比赛,一般都要穿跤衣上场,而忻州的挠羊赛,跤手是不穿跤衣的。他们赤背上阵,下身穿长穿短各随其便。在摔跤实战中,由于上身赤背,相互无处可抓,便把可以抓的地方集中在下身,但不能抓裤子,谁抓了对方的裤子,就算谁输。抓裤子上的腰带是允许的。在实际比赛中,挠羊赛的参赛者绝不用皮带扎裤带,只用一条麻秧丝,一抓就断,麻秧丝一旦抓断,比赛就必须停止,待重换一条裤子并系好麻秧丝后才能继续比赛。 


  挠羊赛的摔跤手都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脚板原本就站在地面上外,身上其他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举行循环赛,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赛。连续摔倒三位对手,赛后就会给予相应的励。连续摔倒五位对手,人们便视这位获胜者为“好汉”,赛后给予相励。连续摔倒六个对手,人们便称他为挠羊汉,给予挠羊赛的最高奖励,把一只又大又白的羊奖给优胜者。 


  挠羊赛中,跤手连胜五人便为好汉,连胜六人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五与六是受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启示而约定的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然而,“过五关、斩六将”并非易事。挠羊赛场上,双方都在进攻,双方又都在防守,摔跤手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双方都有场外指导,出谋用智,往往在跤手不差上下的情况下,出现通宵达旦抗衡的局面。 


  忻州一带的城乡,但凡有庙会,必然要搞挠羊赛,挠羊赛的进行无疑为庙会增光添彩不少,招徕了四方观众。当地有俗谚说:“赶会不摔跤,瞧得人就少,唱戏又摔跤,十村八村都来看热闹”。在忻州一带,一年中赶会次数很多,忻州市附近的方圆百十里内,一年内就有四五十次,这些庙会大都要进行挠羊赛。


        除了赶庙会时进行的挠羊赛,在农闲时也会组织专场挠羊赛,当地有农谚曰:“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看成一件大事,不等闲视之。在秋收以后的农闲时间进行的挠羊赛,大都是较大的村镇和实力较强的摔跤手之间的角逐。当然,这种比赛需要约请外村人当裁判、公证人。 


  在赛事之前的几天,主办村会将“挠羊赛”的消息发布出去,跤场就选在宽广的打谷场或戏台前的场地上,场上竖一杆大旗、两杆小旗,旗面上各写八个字:“英雄跌对跌死无罪”。新中国成立后,才写成“和平跤对,勿伤害人”,直至现在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那两面小旗都是供跤手来拔的,拔跤旗的人必须是曾经扛过羊的“挠羊汉”。拔了跤旗的俩人便成为该场摔跤比赛中对抗的双方代表。当然,他们还要通过主办村负责人或公证人共同协商,划分出甲队、乙队的预赛跤手。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原平赶庙会的日子,挠羊赛在原平举行。届时,又是忻州、定襄、原平三县的对抗摔跤比赛,这种三县跤手的角逐,比起村与村之间的对抗,水平要高得多,比赛要精彩得多。这种高水平的摔跤比赛往往使庙会的人数猛增,给人们精神上带来强烈的刺激,轰动一时。 


  依照当地乡间风俗,挠羊赛大都在晚间进行,过去照明设备落后,只能点灯照明,而且照明的人还得跟着摔跤的两位对抗者满场跑。有时在戏台前摔跤,与唱戏的唱对台戏,一下子,看戏的观众都转到跤场上来了,在跤场四周,坐地上、骑墙上、爬树上……人山人海,一双双眼睛瞪得溜圆,到摔跤精彩处,喝彩声突起,一片欢呼风暴席卷场地上空。那边演戏的演员仍然在演,但也免不了要分神斜视摔跤结果。


  挠羊赛中,最高潮的时刻是在一名“挠羊汉”连胜六位跤手之后,人们让这位胜利者披红挂花,并把羊送到他身边,骑上高头大马,绕场几周,吃完一顿丰盛的酒宴后,被人们护送出村回家。同时,这位胜利者的大名会被载入史册,留芳后世。 


  挠羊赛在忻州、原平、定襄流传已有千年,早已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