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重点地方文化节庆活动:大同云冈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朔州右玉西口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临汾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
这6项重点地方文化节庆活动,都是当地的经典文旅品牌,以各自的特色为山西文化传承发展带来多重深远的意义。它们都持续举办多年,有的通过活态传承,维系了文化根脉;有的通过地域认同,强化着身份与共同体构建;有的以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结合,成为创新转化的实验场;有的以其生态智慧传承,达到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目的;还有的通过文旅融合和城市品牌塑造,打造跨文化对话窗口。
从云冈石窟的梵音绕梁,到关公故里的忠义旌旗;从太行山巅的抗战歌谣,到右玉边塞的西口长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三晋大地正被一场场地方文化节庆“集群”点燃。
山西以“节庆矩阵”为笔,正在绘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乡土与国际对话的文旅长卷。这里,每一处节庆都是千年文明的活态传承,每一次欢聚都在为山西注入新的生命力——当文化“火起来”,旅游“热起来”,三晋大地的烟火气里,正升腾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气象。
大同云冈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持续叫响“三都”文旅品牌
大同云冈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是大同市的经典文旅品牌之一,也是我省重点扶持项目,连续举办多年,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度高,已经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方位推动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2025年,云冈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寻脉千年京华、栖荫一夏清凉、饕餮烟火人间、邂逅艺韵盛宴、逐梦激情赛事、沉浸民俗画卷”为板块主题,开展六大类约70项重点活动,包括全景沉浸式旅游演艺《如梦大同》、古城南城墙关城《因为大同》迎宾盛典、“东南有好戏”戏剧节系列活动、黄花啤酒节、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唱响大同情·同谱新时代”大同市流行音乐原创作品歌手大赛、第六届大同古长城自行车公开赛、大同关帝庙文化广场庙会活动等。
其中,全景沉浸式旅游演艺《如梦大同》、古城南城墙关城《因为大同》迎宾盛典、“翰墨丹青绘古城诗画雅韵颂大同”——2025大同诗画公园艺术游园展,是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演出和活动,2025《我的城·我的家》沉浸式文旅系列活动等都是在今年云冈文化旅游季期间的特色活动。
大同云冈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涵盖了文化传承、文艺汇演、文旅推荐、体育赛事、艺术展览、研学活动等多个领域。很多活动持续性强,不仅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盛宴,也持续叫响“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文旅品牌,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发展价值。
朔州右玉西口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推动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右玉,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共生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被评为“中国古堡之乡”称号。近年来,右玉县通过右玉西口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包括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右玉写生季暨国际水彩艺术周、右玉足球赛、招商引资活动、文旅康养活动等,推动形成“三条精品线路”“三张文旅名片”“一城一卫一枢纽”“一口三带一集群”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朔州右玉西口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期间举行的玉龙国际赛马比赛现场。
“文旅融合促进了右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右玉县委宣传部李公园介绍,右玉西口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右玉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合作,推动形成文化资源共享、经济协作互通的格局;传承弘扬西口文化,通过实景演出、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等形式,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西口文化的独特魅力;塑造右玉特色品牌,使右玉和右玉精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标杆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是武乡县依托“八路军故乡”核心红色资源打造的文旅融合品牌。作为全国唯一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山西一张重要的红色文化名片。从2011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充分展现了武乡老区厚重的红色底蕴、良好的发展态势、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标杆,为革命老区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提供实践范例。
2025年5月,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举办,涵盖启动仪式及文艺演出、2025年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暨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发布会、民歌管弦乐音乐会“太行回声”“我叫武乡·一身红装”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等十余项活动,全景式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对于山西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经验,长治市上党地方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一级编剧暴玉喜介绍有以下特点——
创新表达破圈年轻群体:以数字科技推动红色文化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对话”,通过AI交互、行浸式演出等符合Z世代审美的形式,实现红色教育“润物无声”;
融合业态激活全域资源:践行“红色+”模式,将革命遗址(如兵工厂、鲁艺旧址)与山水生态(板山、溶洞)、农特产业(小米深加工)、非遗文创(顶灯、鼓书)深度融合,形成“以红带绿、以节兴产”链条;
区域协作扩大辐射效应:借力“京长合作”机制,与北京西城区共建推广平台,在北京中轴线设立展柜、互办文旅活动,推动“武乡IP”走向全国,为革命老区对接外部资源提供路径;
惠民共享反哺乡村振兴:通过免费服务降低参与门槛,以旅游消费带动农户增收(如小米锅巴等衍生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实现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
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
助力高水平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
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举办以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太行精神、整合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助力高水平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6届,2023年举办的第六届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以“云锦太行诗画晋城”为主题,采取“1+5”的形式,“1”是指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5”是指五项子活动,即文化惠民活动、旅游季、围棋文化活动、康养避暑季、美食文化活动等活动。
“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晋城,避暑胜地王莽岭千峰竞秀、空中花园析城山美不胜收、舜耕之地历山层峦叠翠、道教圣地珏山雄奇险峻……”在第六届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晋城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举办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为晋城市文旅康养样板城市的打造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为全面助力我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晋城智慧和晋城方案,也为山西文化传承发展发挥了典型作用。
临汾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尧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
临汾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自201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活动内容丰富、主题特色鲜明、媒体高度关注,尧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尤其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尧都·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的概念,深深地植入了广大游客的脑海。
第六届活动于2024年9月23日至27日在临汾市尧都区举办,共计五项活动:开幕式、招商引资推介会、尧文化乐享会、尧王杯围棋展演活动、尧文化主题游园会等。
临汾市尧都区委宣传部秦英介绍说,很多人通过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领略了尧都风情,体验了临汾发展,更感受到了尧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临汾市依托深厚的尧文化资源,坚持传承与弘扬并举,挖掘与培育并重,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文化引领、旅游融合和助推发展的效应全面显现,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文旅风貌和风土人情,进一步凝聚起了“爱临汾·赢未来”的思想共识,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条件。
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
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运城形象的“出圈”是运城文化自信的展现,是河东优秀的文旅资源、文化产品在全国、全世界知名度不断提升的表现,是“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美誉度、影响力再创新高的生动实践。
2024年9月23日上午,在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第35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以“弘扬关公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文艺演出、景区宣传片展示、关公文化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揭牌仪式、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牌匾颁发等一系列主旨突出的活动展示了关公故里的历史渊源,彰显了关公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了关公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
35年来,运城人以礼敬自豪的态度传承关公文化,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推动关公文化全方位现代性转型,从最初举办的关公庙会到后来的文化节、文旅节,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拓展,涵盖文艺展演、文化研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经贸洽谈等诸多领域,让关公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光彩,不断赋予关公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成立了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关公文化研究院,建设关公文化博物馆,发展文创、研学、文艺、旅游等多种业态,形成“文物保护+研究阐释+旅游开发”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格局,把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做好“关公文化”这篇文章,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使关公文化与时代文化相融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民族团结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供稿:张 婉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