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声韵浓 鼓乐动人心——探秘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的活态传承

塞北声韵浓 鼓乐动人心——探秘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的活态传承

发布日期:2025-09-26 10:05 1523人浏览 文章来源:大同晚报

  在广袤的晋北黄土高原上,一声嘹亮的唢呐划破长空,粗犷雄健的旋律随之奔涌而出,这不是普通的民间吹打,而是穿越1600年历史长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北鼓吹。它诞生于秦汉,繁荣于明清,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活跃在民间舞台,更远渡重洋,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响亮名片。


千年古乐

根植民间


  晋北鼓吹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末汉初。最初作为仪仗壮威之乐,后被引入军中,继而成为宫廷大典与娱乐之用,也用于帝王将相丧葬与宗庙祭祀。据艺人代代相传的讲述,元末明初时期,阳高晋北鼓吹乐“滑家鼓乐班”的远祖滑玉和,就已是京城知名的民间艺人,常应召参加王府、富商、官宦之家的各种庆典活动。


  明成祖时期,一场皇室内争改变了滑氏乐师的命运,受牵连被贬至“九边”之一的大同地区,他们定居阳高县,世代亦耕亦乐,其音乐与当地鼓吹乐及民间音乐、戏曲音乐逐渐融合,经过历代传人的不断创新完善,形成了今天深受人们喜爱的高亢有力、对比鲜明、感染力强的晋北鼓吹音乐。


  阳高县晋北鼓吹滑家鼓乐班以“八大套”最为见长,经过十七代传人的加工提炼、传承发展,形成了粗犷雄健的独特风格。八大套曲的演奏以唢呐为主,“大杆”即主奏唢呐,担当演奏乐曲的主旋律乐器;“二杆”也叫拉塌,用来伴奏;鼓、锣、镲等打击乐器则用来烘托气势。


  演奏时主副相衬,文武相错,此起彼伏,此呼彼应,气势蔚为壮观。主要演奏曲目包括:《将军令》《水龙吟》《百合宴》《大雁落》《上巧楼》《大八门》《柳河吟》《小雁落》等。这些曲调来源广泛,既有民间器乐曲,也有佛教、道教的庙堂音乐和当地民歌,但绝大多数乐曲已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进行了重新创作,成为独立的鼓吹曲。


技艺精湛

声闻四海


  晋北鼓吹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唢呐音色高亢,情绪激越,声传十里开外。丧事多用大唢呐,重吹功,讲究字正声满,悲悲壮壮;喜事则多用中号唢呐,爽朗明快。


  阳高晋北鼓吹多用两支同号唢呐,一支在高音区吹旋律(大杆),一支在中低音区衬托主旋律(拉塌)。两支唢呐清浊有别,音色醇和,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班社演奏同一首曲牌会出现较大差异,即艺人所称“死曲活吹”。同名曲牌会有许多不同的演奏谱,艺人惯用同曲变异的手法,保持曲牌原有的板眼定数和重要句尾的结音不变,其余皆可因人而异,尽性发挥。


  音程的大起大落是晋北鼓吹一大特色。根据阳高二人台音乐,两个相连之音常以8度以上的音程差此起彼伏地出现。二人台音乐的这种独特表现形式和晋北鼓吹大起大落的旋律行进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晋北鼓吹乐与本土音乐相互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


  晋北鼓吹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02年,晋北鼓吹“滑家鼓乐班”应邀赴美国演出;2005年,应邀赴英国和荷兰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阿姆斯特丹中国文化节”,受到国内外音乐界人士好评。2006年,晋北鼓吹被公布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滑家鼓乐班第十六代传承人滑磊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滑家鼓乐班第十七代传承人滑云也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薪火相传

创新不止


  晋北鼓吹的吹打艺人多为世家,他们有着高超的技艺和过硬的功夫。吹唢呐和管子,技艺在嘴上和指上,音高、音色、强弱、快慢、节奏、情感,完全靠唇舌颚喉对气息的运用和指法技巧来控制。


  滑家鼓乐班第十五代传承人滑银山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应需而作,与时俱进,融合了许多现代音乐元素,增强了表现力。他下乡展示演出时,在吹奏传统曲目的同时,结合吹奏阳高民间小调,气氛跌宕起伏,热烈欢快,为晋北鼓吹乐开辟了新的传承发展道路。


  第十六代传承人滑磊自幼跟随父亲滑银山学艺,并在吹奏唢呐演奏技巧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002年以来,他先后赴美国、英国、荷兰等地演出,将晋北鼓吹的魅力带向世界。第十七代传承人滑云生于1962年,作为“滑家鼓吹乐班班主”,他继承和发扬了晋北鼓吹演奏曲目粗犷雄健、跌宕起伏的独特风格,也曾带领乐班赴英国、美国、荷兰演出。


  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冲击,晋北鼓吹如何传承发展成为了重要课题,滑家鼓乐班也开展了一系列保护传承工作:挖掘整理晋北鼓吹滑家鼓乐班历史资料、八大套曲简谱、工尺谱对照乐谱,并印制成资料书籍;录制晋北鼓吹滑家鼓乐班八大套曲视频资料、下乡展示演出视频、旅游景区演出视频;开展下乡展示演出活动,扩大晋北鼓吹知名度,提高群众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开展培训学员活动;在展示演出的同时利用活动展板宣传晋北鼓吹的历史发展、唢呐演奏知识、艺术特色……通过这些措施,晋北鼓吹在传承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文化品牌

价值非凡


  晋北鼓吹成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阳高大地,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晋、冀、蒙诸多异域音乐的不断传入,晋北鼓吹艺人吸纳借鉴这些音乐,精心完善传统作品,形成了大气磅礴、既粗豪又细腻的音乐风格。


  精湛的演技、独特的韵味使阳高滑家鼓乐班的“八大套曲”声闻四海,成为大同地区一大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对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晋北鼓吹是在阳高历史文化沃土上铿镪唱响的华彩乐章,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演奏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阳高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之一。晋北鼓吹与广大人民群众亲密接融,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清规戒律,创作上无拘无束。老百姓喜爱什么样的音乐,艺人在下乡展示演出中就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因此鼓吹乐在各地风格千变万化,可谓“十里不同音”,不仅深受群众喜爱,更是研究晋北地区历史文化与音乐艺术的重要活态资料。


  从16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晋北鼓吹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传统到现代、从地方到世界的华丽转身。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晋北鼓吹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