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口寻“双龙”
洞中景观
叶圣陶课文碑
冰壶洞中景观
子瀑
知道金华,是因为一篇文章——《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先生引人入胜的文章使我萌生了前往一游的渴望。造访金华,是在一个暑气渐退、秋意初显的午后。金华在记忆深处停留了这么多年,当我真正踏入这片梦怀的地方,心中不免激动。不知是谁说过:“看什么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去看。”是的,我们初中同学一行十四人,细忆同学情,远赴金华,心情是愉悦的,收获是丰满的。
双龙洞寻“双龙”
在金华,与火腿一样驰名的,便是神奇的双龙洞。顾不得车马劳顿,也顾不得嘘寒问暖,一到金华,沈忠华同学夫妇便带我们一头扎进了双龙洞。穿过“双龙胜境”碑石,便渐入佳境。一路前行,两侧古木参天,泉水叮咚,颇为清新。抬头忽见石壁上刻有“双龙洞”与“三十六洞天”几个大字,啊,终于到达了入洞口。
双龙洞的妙趣,在于寻找传说中的“双龙”。进得洞来,抬头往外看,洞口上端两侧分别悬挂着一个天然形成的钟乳石,一左一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那栩栩如生的龙头,张开龙舌,吞云吐雾,可谓活龙活现,呼之欲出。
“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头伸在外,龙身、龙尾藏于内,这便是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是一个宽敞的拱形大厅。四周岩壁有诸多摩崖石刻,皆为名人墨宝。我们在一处“水石奇观”石刻下等候乘船进入内洞。从外洞进入内洞,必须钻过一个口袋形状的狭窄孔隙。孔隙间,唯有一流清溪相通,一块巨大的屏石倒悬于溪流之上,岩底离水面仅有一尺之高。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既然是双龙洞,姑且就形象地叫它为“龙颈”吧。
“不入龙潭,焉见龙尾”,我们平卧船底,贴水擦岩而过。船是特制的,很小,刚够两人并排仰躺着。黑乎乎的山石,如泰山压顶般挤压过来,我们屏气凝神,丝毫不敢抬头,惟恐撞破头皮。古人有诗云:“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双龙洞的这种“卧船入洞”方式很是独特,恐怕别无他家了。
穿过“龙颈”上了岸,我们便急切地进内洞寻找龙的“真身”。进入内洞,豁然开朗。洞内五彩缤纷,扑朔迷离,宛如置身神界仙境,又如闯入水晶龙宫。这的确是双龙的“龙宫”。洞内各式各样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水流的不断侵蚀,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造型,在斑斓的灯光照耀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仿佛是双龙在此摆设龙王宴,宴请各路神仙。你看,那边是十八大罗汉,这里是五百小罗汉,还有寿星、天鹅、神龟、天马……或站立,或卧坐,形形色色,蔚为壮观。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巧妙遐思,造就了一个个神奇的景点。双龙的龙王宴,既有仙界的圣丹、仙桃、仙草,也有人间驰名的“北京烤鸭”“金龙火腿”……客人到了,佳肴也上了。可是,作为东道主的双龙又在哪里呢?噢,飞龙在天。抬头细看,突兀的拱顶上,依稀可见龙爪、龙身、龙尾。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似金光闪闪的黄龙,另一条似苍翠欲滴的青龙,它们栩栩如生,乘云腾空。怪不得双龙的龙头要伸在洞外,原来是在笑迎八方来宾。
真乃“洞天福地”也。置身其间,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平静了浮躁的心境,找个石凳,置壶好茶,好好地享受一下“洞中方一天,人间已三载”的神仙日子吧。
冰壶洞观飞瀑
金华的溶洞,双龙洞奇在石,而冰壶洞则壮在瀑。原先这两个风格迥异的溶洞是不相连通的。如今,出于方便游览和疏散游客的需要,已人工打通。此次金华之行,沈忠华同学陪同我们游历双龙洞后,又带我们穿过一条灯火通明的地下通道,曲折向上,前往冰壶洞。
脚下的石径愈发潮湿,通道中的雾气愈发迷濛,一种透心凉的寒意不时袭来,我们相互提醒着“路滑,小心别摔着”,迤逦而行。黑黝黝的洞里传来汩汩的流水声,似婉转清脆的鸟鸣,如悠扬清越的笛声,很是悦耳动听。“看,瀑布!”忽然前方一阵雀跃。转过弯去,便见一帘瀑布沿石壁冲流而下,只是不够宏伟雄壮,似尚待发育中的孩子,身子骨略显单薄清瘦些,个子也不高,活蹦乱跳地从石缝中滚落下来。瀑布的一侧标有“母子瀑”三个大字。
见此美景,同行的美女同学纷纷到那个占据地理优势的摄影点拍照留念。我则乘机一览洞底美景。在那个摄影点中央,一个高有数丈的石笋晶莹剔透,凝碧如玉,突兀而立,一柱擎天,大有“玉树临风”之感。洞中遍布的石笋、钟乳石,形状奇特,造型逼真:有的如飞禽群绕,好似“百鸟朝凤”;有的状如莲花、层如宝塔,好似“莲花映塔”。如此千姿百态、别具一格的美景,真心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潮湿的石梯奋力攀爬,这时轰鸣般的流水声愈来愈大,又转过弯去,便觉水气霏霏,雷声隆隆,只见前面石壁中突然喷泻出一帘更宏大、更雄壮的瀑布,几十米高的水帘从天而降,宛如银河倒泻,洪波决口,蔚为壮观。
如果说前面娇小的子瀑是一位顽皮可爱的孩子,那眼前高大的瀑布则是一位丰腴淳厚的母亲。她火急火燎地飞泻而下,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一路怒吼。倾泻到地上的她,几经奔腾,又穿山破壁地钻入地下,迫不及待地寻找走失的孩子。怪不得要叫“母子瀑”呢!毫无疑问,这便是“万斛珠玑”的母瀑,据说也是国内最大的溶洞瀑布。
拾阶而上,临近飞瀑,有一观瀑台。站立台上,近观瀑布,其势滂滂如狂风骤雨,其声轰轰如钟鼓雷鸣,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憾直入心界。眼前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挟雷霆之势,直涮巨岩,水石相击,碎玉四溅,冰花乱舞。“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那溅起的大小不一的水花,随风飘舞,四处游荡,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襟,浸人肌肤。置身其间,如梦如幻,疑入水帘仙洞。好一个“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风雾奇观”。
瀑布石壁镌刻“冰壶洞”三字,赫然在目。遥望洞口,洞口朝天,环顾四周,此洞口小腹大,形似一把玉壶,加之寒气逼人,真有置身于冰壶之中的感觉。走出洞口,见洞外一亭,亭中一碑,上刻“冰壶洞”三字。不远处有一石,上刻大红“缘”字。我触景生情,随口吟诵纂改的王昌龄诗句:“金华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美丽的金华风景,定格在我们一张张灿烂的照片上;真挚的同学友情,绽放在我们一个个甜蜜的心花上。归来,写下此篇游记,以作最好的纪念。(许国华 文/图)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