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 > 全国推介 > 品早茶 尝江鲜 体验水城慢生活

品早茶 尝江鲜 体验水城慢生活

发布日期:2019-09-16 17:52 7664人浏览 文章来源:晋中晚报



1.jpg

2.jpg

        

        泰州汉称海陵,南唐后改名泰州。江苏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都是地道的泰州人。泰州人的生活不紧不慢,“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吃早茶,泡澡堂构成了泰州特有的生活情调。在泰州旅行,一定要“慢”下来。泰州人会吃,一年四季,时味不绝;泰州人会玩,春赏菜花,夏享夜游,秋逛湿地,冬泡温泉;泰州人同样注意养生,讲求“六养”,中医药的传承和高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崛起正迅速丰富着“康泰之州”的深刻内涵。


泰州早茶

美味多样,是早餐也是文化


        泰州早茶讲究的是“早茶三宝”,即烫干丝、鱼汤面、蟹黄包。百余年来,老泰州人一直把这“早茶三宝”当成早餐的主角。几个人聚一起,一口茶、一碟干丝,然后从家长里短聊到国家大事。


        泰州早茶点心丰富多样,主打特色蟹黄包、虾仁蒸饺。应季花式烧麦、包子、蒸饺被称为“三点”,根据季节和宾客需求灵活安排。其他如春卷、麻团、小烧饼、双面麻酥饼、精致的汤包、蔬菜小笼包等,可根据原料许可和预订准备安排。


溱湖时鲜

簖蟹八鲜,最是江南好味道


        溱湖八鲜中最有名的是溱湖簖蟹。簖蟹体态丰腴,肉质细嫩,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蟹肉饱满,自古就有“南闸北簖”的美誉。溱湖水藻茂盛,食料丰富,适宜于螃蟹繁殖生长。每年春季,幼蟹沿长江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缓、食草丰茂的溱湖安家。夏季,逐渐长大成熟。入秋,大批壮蟹又返回长江。每逢此时,捕蟹人在河道插立竹箔捕蟹,竹箔略高出水面,两端安设篾篓,谓之“蟹簖”。凡能爬过竹簖翻身入网的簖蟹,说明它们都是通过了“体检”、身强力壮的上品,自然个个肉质丰肥,膏腴十足,鲜美无比。簖蟹以清蒸味道最为醇厚。


蟹黄汤包

金牌小吃,做法绝吃法更绝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四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靖江汤包皮薄汁多,个性独特,制、吃双绝。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河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鸡特制而成,蟹黄和蟹肉为馅,原味鸡汤为汤,清而不腻,稠而不油。汤包皮薄,品尝时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吸汤。


凤城河风景区

水城夜色,桨声灯影凤城河


        泰州是一座亲水的城市,环绕泰州老城四周的凤城河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城河”。凤城河畔,分布有望海楼、桃园、梅园、乔园、学政试院等 30 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家的史绩和轶事,被评选为“长三角 100 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

凤城河风景区不仅仅是泰州景点的集中地,还是泰州人的休闲乐园,沿河的林荫大道风光优美,可散步、骑行,一路上常能听到当地人演奏弹唱。凤城河畔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尤其在夏季的夜晚,除了欣赏绚丽璀璨的夜景,还有夜钓、公开水域游泳、万人夜跑健身等市民休闲活动,让这里充满健康、安闲与祥和的气氛。


溱湖湿地

享慢生活,远离都市深呼吸


        溱湖位于全国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现已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地热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

景区内现有野生植物 150 多种,野生动物 90 多种(包括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珍稀物种)。泛舟于溱湖,可观四周浮岛郁郁葱葱;悠游于栈道,可近距离亲近野生动物。


        良好的生态令溱湖区域水产丰饶, “溱湖八鲜”(簖蟹、银鱼、青虾、甲鱼、四喜、螺贝、水禽、水蔬等)是当地有名的时鲜。每年秋季,景区都会举办“溱湖八鲜美食节”,这也是品尝美味的好时候。“溱潼会船节”素有“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型水上民俗节日。每逢清明时节,数千亩溱湖上舟楫林立,旌旗飘飘,千船竞渡,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千垛景区

水乡垛田,漫天漫地金黄一色


        千垛景区自然地貌称之为“垛”,风景区里港汊密集,河如阡陌。在泥土缺乏的泽国,先民们从水下取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积如垛。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壮观。每年4月,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于垛田之上,犹如一朵朵祥云飘舞于水面,又似一片片流霞散落在人间。人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千岛菜花间,感受随风而来的醉人菜花香,有心旷神怡之感、美不胜收之慨。

水乡垛田与高山梯田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当枯水季节,百姓们就将低洼地区水中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造成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垛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不相连,非船不能行。置身其中,如同走进古人摆设的水中龙门阵。那黄色的大花球,成千上万簇拥在一起, 成块成亩地连成一片,天地间花海一片,漫天漫地金黄一色。站在这花似海洋的境地,使人不由升腾起万丈豪情。


兴化老城

板桥故里,时光交错金东门


        从四牌楼开始,这一带是兴化的老街,分西街和东街两段,顺着楼牌路一直往东,这一段是兴化老建筑、古民居最多的一段。如全国仅存一座的四牌楼,宰相里、八字桥、李园、兴化县衙等。郑板桥故居坐北朝南,粉墙黛瓦,兰竹萧萧,清雅幽静。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厢房为书斋,凭窗可览院内婆娑竹影,小吐兰花,令人沉醉。穿过故居西边的小门便来到拥绿园,可以观览板桥以文会友的场所。


黄桥古镇

古色古香,秋天赏银杏


        黄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黄桥自古人文荟萃,仅何氏一族就有“一门四进士,七十二举人”的查考,著名的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中国喜剧创始人丁西林等都生于黄桥。抗日救国时期,一场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更为黄桥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辉煌,一曲黄桥烧饼歌从此唱响大江南北。黄桥镇区内现有东、南、西 3 片传统风貌古街区,共有 24 条古街巷。特别是珠巷、罗家巷、王家巷、米巷等街巷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原貌。漫步古巷中,穿行于丁家花园、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何氏宗祠、朱履先中将府、裕泰和茶庄,感受古镇的历史与文化。


全部评论0

             山西文化旅游网创办于2019年,是山西日报良友文摘报社媒体产业链(报纸、网站、新媒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山西省首家综合性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山西文化旅游网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全方位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整合政策、市场、景区、游客等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山西11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区,全面快速权威发布旅游、文化、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信息,全新展现山西文化旅游魅力,全方位彰显山西文化旅游新形象,把山西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经过深耕多年,山西文化旅游网不仅成为我省文化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平台,更成为全国各地网民了解山西、探寻山西的根据地和活地图。

    • 监督电话:
      0351-4282766
    • 业务合作:
      18135385757
    • 联系邮箱:
      240086217@qq.com

    版权所有©山西文化旅游网   ICP :  晋ICP备2021017959号      员工查询